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寒松赋 李绅
释义

寒松赋

李绅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1〕。流俗不顾〔2〕,匠人未识。无地势以衒容〔3〕,有天机而作色〔4〕。徒观其贞枝肃矗〔5〕,直干芊眠〔6〕。倚层峦则捎云蔽景〔7〕,据幽涧则蓄雾藏烟〔8〕。穹石盘薄而埋根〔9〕,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10〕,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11〕,凉风至。林野惨栗〔12〕,山原愁悴〔13〕。彼众尽于玄黄〔14〕,斯独茂于苍翠〔15〕。然后知落落高劲〔16〕,亭亭孤绝〔17〕。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18〕;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19〕。叶幽人之雅趣〔20〕,明君子之奇节〔21〕

若乃确乎不拔〔22〕,物莫与隆〔23〕。阴阳不能变其性〔24〕,雨露所以资其丰〔25〕。擢影后凋〔26〕,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27〕,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28〕:负栋梁兮时不知〔29〕,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30〕,固斯焉而取斯〔31〕

注释

〔1〕岩:山崖。

〔2〕流俗:世俗。

〔3〕衒容:炫耀姿容。

〔4〕天机:天性,天赋的灵性。作色:造成苍翠之色。

〔5〕贞枝:正枝,主干。肃矗:肃然直立。

〔6〕芊眠:光色鲜明。

〔7〕层峦:重叠的山峰。

〔8〕幽涧:幽深的山涧。

〔9〕穹(qióng)石:大石。盘薄:盘踞牢固。

〔10〕联缘:缠绕。节:指枝干交接处。

〔11〕零:下雨。此指降露。

〔12〕惨栗:极寒。栗,通“冽”。

〔13〕愁悴:忧愁憔悴。

〔14〕彼:指草木。玄黄:疾病。

〔15〕斯:这。

〔16〕落落:高超不凡。

〔17〕孤绝:高耸突出。

〔18〕易叶改柯:改变枝叶。

〔19〕冒霜停雪:松树不畏严寒。

〔20〕叶(xié):通“协”,附和。

〔21〕明:表明,显示。奇节:特殊的节操。

〔22〕确乎不拔:坚固不可拔除。

〔23〕隆:盛。

〔24〕性:天性。

〔25〕丰:繁荣茂盛。

〔26〕擢影:耸起的影子。

〔27〕流形:松树的形体。

〔28〕乱:乐曲末章或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段落叫“乱”。

〔29〕负栋梁:身负栋梁之材。

〔30〕谅:诚,实。

〔31〕固:本来。斯焉而取斯:化用《论语·公冶长》“斯焉取斯”句,但句式、句意不同。

鉴赏

李绅(772—846),中唐诗人,字公垂,江苏无锡人。元和元年进士。曾因触怒叛乱藩镇李锜,险遭杀害。穆宗时召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后为牛党李逢吉所排,贬端州司马。武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中的重要诗人。今存赋二篇。

这是一篇寒松的礼赞。不叫松而叫“寒松”,说明它所处地势的冷僻。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左思的《咏史》诗其二(郁郁涧底松)、王勃的《涧底寒松赋》,都是以松寄怀的咏物杰作。由寒松联想到寒士,从寒松的“负栋梁”而不为时所知为世所用,隐喻寒士的虽怀瑾握瑜而沉沦下僚的遭遇,从而抒发深沉的感慨。这就是作者创作本赋的思路。

赋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松树默默地生长在偏僻的山崖旁边,世俗之人不屑一顾。木匠者未予赏识。它所处的地势是那样偏僻卑下,无法炫耀自己的姿容,但天性造成它的苍翠之色。看它主干笔直高耸,倚着层叠的山峦直指蓝天,拂掠云彩,遮蔽日光。这一段是静态描写,而且运用了烘托的手法,把松树高耸挺拔的气势和葱茏茂盛的身姿作了生动的描绘。“贞枝肃矗”、“直干芊眠”是正面描写,“捎云蔽景”、“蓄雾藏烟”、“穹石埋根”、“古藤抱节”则是侧面烘托。烘托的手法在古典诗词创作中俯拾即是。第二段是说,秋风萧瑟,白露降临,原野惨淡,草木凋零,唯有寒松依然苍翠欲滴,巍然挺立,不肯易叶改柯,敢于冒霜停雪,显示了君子的奇节,附和了隐士的雅趣。第三段写松树坚固不拔,万物不能与之比隆。岁月不能改变它的天性,雨露滋润了它的繁荣。看它耸起的身影,张开的树冠犹如偃盖,使人想起孔子的名言和丁固梦松的典故。不学迎春开花的桃李,也不学逢秋落叶的梧桐。这一段可以看作是对上段的补充,进一步赞美松树的四季常青和“确乎不拔”。和上段一样,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最后一段是尾声。说寒松身禀栋梁之才而不为时所知,敢于冒霜停雪而徒然绝俗自奇。实可施于大厦而不为人所用,本因绝俗自奇而不为世所用。这一段实际上是总括以上三段的内容。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