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采菽 诗经 | ||||||||||||||||||||||||||||||||||||||||||||||||||||||||||||||||||||||||||||||||||||
释义 | 雅·小雅 采菽
注释 〔1〕筥(jǔ):圆形竹筐。 〔2〕玄衮(gǔn):黑色祭祀礼服,上画卷龙。黼(fǔ):也是一种礼服,上画黑白相间的斧纹。 〔3〕觱(bì)沸:泉水涌腾。槛:“滥”的假借字,泛涌的意思。 〔4〕淠(pèi)淠:飘动的样子。 〔5〕嘒(huì)嘒:车铃声。 〔6〕骖(cān):三马驾一车。驷(sì):四马驾一车。 〔7〕届(jiè):到达。 〔8〕芾(fú):古代官服外的蔽膝。 〔9〕邪幅:类似绑腿。 〔10〕彼交:即“匪侥”,不急躁。 〔11〕申:多。 〔12〕维:语首助词。 〔13〕蓬蓬:茂盛的样子。 〔14〕攸(yōu):是。 〔15〕平平:或作“便便”,强干精明。 〔16〕率从:服从。 〔17〕汎(fàn)汎:漂流。 〔18〕绋(fú):麻绳。 〔19〕膍(pí):丰厚。 〔20〕戾(lì):安定。 鉴赏 前人以为,《采菽》是讽刺周幽王侮慢诸侯的,细味全诗,当是朝廷礼仪性的颂歌。全诗五章,前两章是主歌,后三章是副歌。从结构的安排看,歌唱的特征十分明显。 第一章和第二章写诸侯朝见周王、周王赏赐诸侯的盛况。“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和“觱沸槛泉,言采其芹”是诗人写诗的“起兴”。就《采菽》一诗的主题和题材本身而言,采收大豆,放置在方筐、圆筐里;在涌腾的清泉之旁采摘芹菜,与下文并无内在的逻辑联系,不过是唱歌人顺手拈来,借以启齿而已。第一章在兴起之后,以六句写周王赏赐诸侯。“君子来朝,何锡予之?”“锡”,赏赐之意。以一问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虽无予之,路车乘马。”两句一抑一扬,造成行文的曲折变化。“又何予之”再一问,“玄衮及黼”又一答。这六句三组,构筑的方式各不相同,足见作者的用心良苦。从内容上说,诸侯来朝见周王,周王赏赐车、马及豪华的礼服,奢侈之至,隆重之至。第二章在兴起之后,以六句写诸侯朝见周王的盛况。“君子来朝,言观其旂。”言盛况,首见其旂,盖旗帜高扬,色彩鲜明,最引人注目。“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言盛况,见其态,闻其声。旗帜飘飘,盛况空前;铃声叮 从第三章至第五章,是颂歌性质。反复歌唱,反复称颂,既是礼仪进行的时间需要,也是礼仪的热烈气氛的需要。 第三章的“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四句,写诸侯受天子华贵礼服的赏赐之后,穿着在身,风度翩翩,气宇轩昂的得意之态。“芾”是缝在腹下膝上的一种装饰品,“邪幅”是小腿上用的装饰品,这两种东西在身,别具风采。腹下有饰,显得华丽;小腿绑扎,显得精神。前人考证,“彼”通“匪”,“交”是“侥”的假借。“彼交匪纾”,就是不急不慢,风度雍容。这正是古代朝廷礼仪的典型姿态。“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四句是庆颂之词。诸侯们只要受到皇帝的关心与宠爱,那就一定多福多禄,富贵荣华了。从行文结构说,第三章前四句叙事,后四句称颂,略去了前两章与后两章开头的起兴,是力求结构上的呆滞,造成摇曳多姿的变化。在整齐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整齐,是本诗的结构特色。 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开头“维柞之枝,其叶蓬蓬”和“汎汎杨舟,绋 值得注意的,还是结构的变化。在第三章中“乐只君子”以下四句,放在本章的最后,而同样构句方式的“乐只君子”四句,在第四、五章中,则放在中间。在整齐结构中求变化,体现了一种“综合平衡”(黑格尔语)的追求。 |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