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宫词百首(录七) 王建
释义

宫词百首(录七)

王建

其一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鉴赏

一提起唐代的舞蹈,人们就会想起敦煌飞天,想起霓裳羽衣舞。其实唐代的舞蹈种类很多,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等。这首诗描绘的是唐代独创的舞蹈——字舞。

据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字舞”,顾名思义,是舞蹈者亚身于地,排列成字。所表达的内容是对帝王仁德的歌颂。遇到宫廷庆典活动时,字舞是一台重头戏。最初的字舞——唐《圣寿乐》舞,是武则天做皇后时为奉承高宗而制作。根据《旧唐书•音乐志》的描述,参与这个舞蹈的人数共一百四十人,她们头戴金铜冠,穿着五色画衣,通过舞蹈时的队形变化摆成不同的字。表演时共有十六次变化,摆了十六个字,即“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高宗看后,龙颜大悦。到了玄宗时期,进一步发展了字舞,除了保留高宗朝时该舞“作字如画”的特点外,还增加了“回身换衣”。本诗所描绘的就是改进后的字舞。

怎样才能达到衣服色彩变幻的效果呢?机巧全在宫女们穿的舞衣上。王建在宫词中描绘了宫女们的衣服“罗衫叶叶绣重重”,七个字写出了舞衣的两个特点:一是多层,按唐代崔令钦《教坊记》中所记载,这种衣服内层为罗衫,外面再罩一层缦衣,就像一件短汗衫将它笼着。据王建宫词的描写,可能还不止只有两层。二是衣服上绣有花纹。《教坊记》中写这种舞的衣服和襟袖上各绣有花纹,其颜色与衣服的颜色相同。王建宫词更描绘出了图案花团锦簇、层出不穷的形态。

这种舞的跳法也很独特。宫女们先上来排好队,等到队形站好了接下来音乐响起。“金凤银鹅各一丛”,描写了宫女们列队的情况。她们舞衣的颜色各不相同,着相同颜色的站在一队,“金凤”是黄色队列,“银鹅”是白色队列。音乐响到第二叠时,宫女们聚到场中,被围在中间的那队宫女迅速从领上抽去外面的笼衫,塞进怀里,露出绣有花纹的里层衣服,这就完成了衣服的变化。据说“观者忽见众女咸文绣炳焕,莫不惊异”(唐代崔令钦《教坊记》)。换完衣服后,正如诗中所说的,宫女们又开始布字,向各自的方向变换队形,只见她们向两边分开排队,中间的舞女卧在地上,排列成“太平万岁”四字。诗中的“每遍舞时”值得玩味和琢磨,也历来被人们所忽略。这几个字表明这种舞要反复多次。则天皇后的字舞要变换十六个字,唐人平冽曾作《开元字舞赋》,描写组字时也是不断变换字的内容。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猜测,王建只为我们记录了这个舞蹈的一瞬间,她们所布的字,远远不止“太平万岁”四个。由于衣服色彩不同和队形的复杂多变,整个场面五彩缤纷,感觉非常喜庆。

其二

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

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宫殿的兴衰,其中暗含了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生活的批判。

在唐朝的宫殿中,鱼藻宫别具特色,它位于大明宫北,建在鱼藻池中的山上,是一个水上宫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德宗皇帝的行宫。唐德宗特别喜爱这里,一度深挖此湖,使它由原来的深一丈变为深一丈四尺。鱼藻池是唐皇室的水上游乐场所,养鱼、划船、赏景、赛舟都在这里举行。池中鱼儿结队游行,池上游船如织,真是热闹非凡。

后世人读到这首宫词时,对皇帝的奢侈感到非常震惊。宋朝的程大昌在《雍录》卷四中记载了他的感受:“先皇,德宗也。池底铺锦,引水被之,令其光艳透见也。德宗亦已奢矣,故横取厚积,如大盈之类,岂独为供军中之用也。若非王建得内侍,外人安得而知。”客观酥也讲,德宗皇帝在继位之初,还是励精图治,想有一番作为的。他连续颁布诏书停止了四方很多贡品,甚至将文单国(今老挝)所献3 2头舞象放养到荆山之阳,还诏令放出宫女百余人。由奢入俭难,还是这位德宗皇帝,后来却贪得无厌,不仅派中使宦官公开“宣索”,还劝说清廉的大臣收取贿赂。史书中记载了贞元年间,每年进奉顾渚山紫笋茶,要派三万余人辛劳数月才得完成。正如宋代程大昌所说的,皇帝借口军需而暴敛民脂民膏,实际上是将银子用于建设自己的宫殿了。白居易在《红线毯》诗中辛辣地讽刺了宫廷的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唐玄宗也曾在幸游华清宫时重修汤池,但也仅仅在水中的白玉石上雕刻“鱼龙凫雁”,他若知道他的子孙在池底铺锦,只为了让水面五彩缤纷,怕也会目瞪口呆的。

程氏读诗注意了皇帝池底铺锦的奢侈,而没有关注那被锁于鱼藻宫中的佳丽们。“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这些女子就随着先帝的死去而退出了宫中的生活,她们虽然没有殉葬,但实际上已成为一个个的活死人,新的皇帝不会再踏入这里一步。如同那水底潋滟的织锦一样,她们也是老皇帝的玩物,皇帝不在了,这些玩物也废弃了。鱼藻宫随着他一起变得荒凉,里面的宫女随之成为冷宫中的怨女,在寂寞孤独中度过残生。这一层诗意却是通过那渐渐生起的水草来揭示的。菱角、鸡头都是水草。曾经灯影繁华、绮丽光艳的鱼藻池,曾经欢笑满湖、管弦丝竹的欢乐地都已风光不再。后两句中的时间词用得好。“如今”既写出了时光的流逝,也写出了世事的变迁,“渐”字写出了水草慢慢地侵占池塘,这个过去喧闹无比、欢笑声满池的繁华地已在无声无息中荒凉下去。

唐朝后期的皇帝无不是贪得无厌,横征暴敛,此诗不仅为我们保留了一条珍贵的史料,而且诗意曲折,讽喻委婉,余味无穷。

其三

私缝黄帔舍钗梳,欲得金仙观里居。

近被君王知识字,收来案上检文书。

鉴赏

深宫一入无由出,除非是年老色衰或是身体有了疾病,被遣出宫。和这些命运相比,入道是宫女为自己谋得的一条出路,也是一条生路。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位心萌入道之意的宫女的故事。值得指出的是,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记录了元和十年(805)十二月放送宫人入道时发生的事情。

她暗地里悄悄地缝好了黄色的道姑的衣服。“黄帔”是道姑戴的霞帔。将自己平常所用的“钗”和“梳”这些装饰品都收起来了,打定主意到“金仙观”里修行去了。唐朝崇尚道教,整个社会思潮如此,甚至公主都入道不嫁人,如唐睿宗有三个女儿都是年纪轻轻之时就入道修行,终生不嫁。宫女入道也是唐代宫廷的一大风貌。《旧唐书•文宗纪》记载:“开成三年(838)六月,出宫人四百八十人,送两街寺观安置。”一次就送近五百人入道,可见规模之大。李商隐还作了《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一诗记之。诗人张籍、戴叔伦、王建、项斯、于鹄都有诗写宫女入道之事。宫女入道,有的是被逼迫入道为帝王求“冥福”。有的则是自请入道,相对于宫中的不自由和悲惨的结局,入道是宫女获得自由和解脱,求得老有所归的一条路径。唐代的道姑交际也比宫中稍广泛,她们有机会接触到别的男性,有的还产生了恋情,李商隐就在其诗中隐晦地描写了与一位出宫的女道士的恋情。宫女入道的心理也复杂多样,入道使她们的生活不再充满争斗。“白昼无情趋玉陛,清宵有梦步瑶池。绿鬤女伴含愁别,释尽当年妒宠私。”(唐殷尧藩《宫人入道》)一旦有女伴入道,她们就不再争风吃醋,回归到一种平和的状态。唐代张萧远的《送宫人入道》更直接点明了宫女的心理:“舍宠求仙畏色衰,辞天素面立阶墀。”就是宠妃也愿意出宫为道,可见宫中的压抑与痛苦。王建诗中那私缝道姑衣服的宫女,也许也是历尽了宫中的千万苦难,求宠不得,心灰意冷,才别求出路。

然而就在诗中的女子万念俱灰、即将遁入空门之际,命运却再次同她开了一个玩笑。皇帝发现了她知书达理,颇有情趣,不放她出宫为道,而让她做了女官,在宫中掌管文书。掌管文书的宫女被称为“内尚书”,为五品官。担任此种职务后,比一般的宫女地位要高,时常侍奉在皇帝身边。如果得宠可以成为嫔妃,有了别的人替代职务后,还可以出宫成婚。上官婉儿就是唐代著名的宫廷女官。

从想入道到被任命为女官,一夜之间地位得到提升,命运的无常更显出宫女的不自由。

其四

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长动九天。

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宫妃生产后,“内人”争相祝贺的情景,为我们展现了唐代宫廷的风俗人情。据专家考证,这首诗写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描绘了敬宗皇帝初次得皇子的情景。

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唐代“洗儿”的礼俗。现在通常认为,“洗儿”是由唐玄宗李隆基在宫中首倡,然后自发普及到民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皇子降生是宫中的大事,皇子降生后,要行很多礼俗,含有保健、祝吉、祷神乃至占验等多种意义,“洗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礼俗。“洗儿”,又名洗三,即在皇子降生第三天行淋浴礼。据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记载,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皇孙李豫出生三日,玄宗亲自前来,赐金盆洗浴。小皇孙受洗金盆后,再用襁褓裹起。高力士带着宫人们三呼万岁,玄宗大喜,厚赐宫人。以后宫中凡逢有生育,无论男女,都在出生后三日举行一次洗礼,并给宫人赏赐,称作“洗儿钱”。杨贵妃收安禄山为义子,为他做三日洗儿,又用绣绷子绷禄山。玄宗亲去观看,非常高兴,加赏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物。这当然是统治者的荒淫之举。这一礼仪在唐时就流出宫廷,首先在官宦人家流行起来。白居易庆贺谈弘谟外孙洗儿诗写道:“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兼戏呈梦得》)又有一首诗写道:“洞房门上挂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还似初生三日魄,嫦娥满月即成珠。”诗中提到的“兰汤”“香水”,都表明洗儿不是用清水。洗儿的汤方还写入了医书。唐孙思邈写道“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千金方》),桃根汤是用桃根、李根、梅根各二两,以水煮沸,去滓,用以洗浴,能够“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千金方》)。可见唐时洗儿已是非常讲究了,并含有去污秽、保健的功能。

这首诗第二个引人注目的是宫中的侍宦、宫女与皇帝、妃子的和谐关系。在唐代诗歌中,君主、后妃与太监、宫女之间的关系常是压迫与被压迫,被讨好与讨好的关系。这首宫词展现了主奴之间的另一种情景。是一种什么情景呢?那就是其乐融融、主奴共乐的场景。外面日头高照,宫中香烟袅袅。小皇子在大家的期盼中呱呱坠地了。在这个欢乐的时刻,皇宫中一派繁忙热闹,宫人们齐声高呼万岁,祝贺皇帝、娘娘喜得龙子,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如果说他们长长的祝福声还带有献媚的奴颜,那么内人们争先恐后地要洗儿赏钱,就充满浓浓的人情味了。皇帝虽然贵为天子,也有平常父母的欢乐。在这样一个龙颜大悦的日子里,说什么都是不过分的。小皇子刚刚降生,还不到洗儿的日子呢,内人们就喜气洋洋,来要“洗儿”赏钱了。“争”字用得特别好,写出了内人们喜笑热闹、声声祝福,并通过争先恐后地讨“洗儿”赏钱的行为,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

唐代宫廷的开放与宽松,唐代皇帝与宫中侍宦、内人的和谐关系,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五

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

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

鉴赏

这首诗写“射生宫女”出猎前的情况。“射生宫女”,是宫中对参与射猎的宫女的一种称谓,是宫中的娘子军。“射生宫女宿红妆”,是说射生宫女平素的穿着与别的宫女一般无二,只是在射猎前才换成武装,言下有“不爱红妆爱武装”之意。然后是一个细节描写——“把得新弓各自张”,射生宫女在领到新弓时,就像新生领到新书新笔一样,忍不住先要把玩一番,拈一拈重量,开一开弓,试试硬度。然后又是一个细节描写——“临上马时齐赐酒”,射生宫女在翻身上马之前,先接受皇上赏酒,按宫中的礼仪,平时是不能随便饮酒,即使饮,也只能小口小口地抿,而出猎之前的赐酒,已换了大杯大碗。接下来是第三个细节——“男儿跪拜谢君王”,因为着了男装,当然行礼也与往常不同,不是双手摁在腰间福一福,而是和男子汉一样单腿跪地,拱手作揖。在动作表面以下的,是按捺不住的新鲜感和兴奋劲,更深处则是一种男女平权的感觉,甚至是“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感觉。

顺便说,在汉语中“巾帼英雄”四字可抵一篇美文,令人联想到的是花木兰、红拂妓、红线女、穆桂英、梁红玉、扈三娘、浣花夫人、姽婳将军、红色娘子军等等,清曹雪芹《红楼梦》中贾政的清客说:“‘姽婳’下加‘将军’二字,反更觉妩媚风流,真绝世奇文也。”这就等于说,“英雄”上加“巾帼”二字,更觉妩媚风流一样。因此,宜于入诗入画,甚至搬上舞台。而王建宫词中的射生宫女,也是处在这个人物系列上的。单凭这首诗,就可以编一台歌舞,甚至芭蕾舞。

言归正传,这首诗还可以让人体会到更多的意蕴——好好的女儿家,一旦入宫,就是到了“不得见人的去处”(《红楼梦》贾元春语),丧失了自由呼吸的权利。能够被选中作射生宫女,跟随男士们外出打一次猎,即便是非常短暂的活动,也是值得高兴一番的。作者就这样通过宫女打猎前的表现举止,反映了她们对自由的向往,也是对宫女制度无言的控诉,直发王昌龄《宫词》所未发,是其可贵之处。

其六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鉴赏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评王建《宫词》说:“其词之妙,则自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如仅以就事直写观之,浅矣。”颇中肯綮。这首诗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一首。

诗一开始就展开具体形象的画面:宫中,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看看“树头”,花朵越来越稀,“树底”则满地“残红”。这景象使她们感到惆怅,于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边拾,一边怨,怨东风的薄情,叹桃花的薄命……在古典诗歌中,伤春惜花,常与年华逝去,或受到摧残联系在一起。如“洛阳女儿好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宫人的惜花恨风,只是自觉不自觉地移情于物罢了,也隐含着对自身薄命的嗟伤。

诗上下联间有一个转折。从“觅残红”突然想到“桃花贪结子”,意境进了一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用桃花结子来暗示女子出嫁。此诗“桃花贪结子”一样具强烈的暗示性。桃花结子是自然的、合理的,然而宫女连开花结子的桃花都不如,写“桃花贪结子”,就深深暗示出宫女难言的隐衷和痛苦。

到这里,读者会感到宫女惜花的心情渐渐消逝,代之以另一种情绪,这就是羡花乃至妒花了。从惜花恨风到羡花妒花,是诗情的转折,也就是“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清翁方纲《石洲诗话》)。这一顿挫,使诗情发生跳跃,意境为之深化。如果说仅仅是惜花恨风,读者还难以分辨宫女之怨与洛阳女儿之怨的不同;那么,这羡花妒花的情绪,就把二者完全区别开来,写出了人物感情的个性,赋予形象以深度与厚度了。同时,这一转折又合乎生活逻辑,过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风吹散、吹落,引起宫女们的怜惜和怨恨,她们把桃花比为自己,同有一种沦落之感;但桃花凋谢了会结出甘美的果实来,这又自然勾起宫女的艳羡、妒忌了。但诗人的运笔不这样直截表达,却说是桃花因“贪”结子而自愿凋谢,花谢并非“五更风”扫落之过。措词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结子的自由,也就是突出了宫女命运的大可怨恨。此诗就生动形象地通过宫女的思想活动的景物化,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反人道的现实。

王建《宫词》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此诗近于口语,并适当运用重叠修辞,念来朗朗上口,具有民歌风调。尤其因为在明快中见委曲,于流利中寓顿挫,便成为宫词中百里挑一的佳作。

其七

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

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鉴赏

通常诗评者都认为王建的诗属于浅切派,明白如话。但是他的宫词在选择描写对象上都是比较独特的,在明白如话的句子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深意。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不陪皇上而去赌钱的宫妃,行为虽然怪异,但细读之后,方觉真是“别有顿挫”。

“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诗中描写了一个宫妃犯了春困,精神倦怠,恹恹欲睡的神态。她不再像平时一样把头梳得整整齐齐的。头发在中国古代妇女的精神面貌上有很强的指示作用。思妇、怨妇往往是“倦梳头”,而新妇、宠妇往往是“严妆”“绿鬓”等。“不梳头”往往是一个女人神情憔悴枯槁、精神萎靡不振的表征。春暖花开,君王游兴很浓,此时正在苑北游乐。诗中的宫妃却并没有追随君王前往。“懒”字是理解诗意的关键。她表现了宫妃对侍君的态度,不是积极而是回避。她所得的并不是什么大病,春困只是因为季节变化,身体不适应而产生的正常反应,治疗的办法就是要积极运动。为什么宫妃却不去侍君呢?也许李夫人的故事会给我们以启发。李夫人在重病之时,汉武帝想见她最后一面,任凭武帝怎样,李夫人只是不见,以致武帝拂袖而去。别人问李夫人为什么这样做?她说出了著名的“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的论断。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她拒见武帝,反而使武帝在她死后加倍地思念她,用皇后礼安葬她,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对她的家人恩宠有加。明白这一点,诗中这个犯了春困就不见皇帝的宫妃,似乎不那么难于理解了。她非常注意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形象,稍有不适,就避而不见,以保持自己美好的形象。

不陪君王,她怎么打发这无聊的时光呢。只见她坐在玉花阶上,和宫人们玩起了“簸钱”的游戏。这是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赌博游戏,从王建宫词中可知此游戏也流行于唐代宫中。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妃嫔,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这里的掷钱游戏,可能也就是“簸钱”游戏。只是名称有先后的变化。其玩法大概是手握数枚铜钱,玩的时候抛起一枚,另几枚撒在地上,撒钱的时候手要来回晃动,也就是“簸钱”,在空中那一枚落下的过程中,迅速翻动地上铜钱。女孩子们是非常喜欢这一游戏的。宋陈克《菩萨蛮》一词中描写了中午睡觉时远处传来簸钱的声音:“几处簸钱声,绿窗春梦轻。”笑语嬉闹,都在隐约之间。闲适的环境、有趣的游戏,比起在君王面前的小心翼翼、宫妃之间的明争暗斗,这正是她们调整心身的好方法。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