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女曰鸡鸣 诗经 |
释义 | 女曰鸡鸣 《诗经·郑风》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鉴赏 这首诗写一对青年男女从热恋到初定婚约的过程,在简短的对话叙述中隐伏着情节发展,刻画了人物性格,充满了艺术谐趣。流动于诗中的是某种喜剧性的期待,全诗稚气扑人,真切地再现了封建的伦理观点尚未形成以前,青年男女在游猎中所度过的天真烂漫的生活,表现了氏族公社遗风表现于爱情婚姻关系中的某种自由的天性。 诗开始在一个夜色将褪,晨曦初露的黎明。“女曰‘鸡鸣。’士曰‘昧旦。’”两句简短的对话烘托了清早独有的寂静气氛,而且有声有色,有着强烈的画面感。我们仿佛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隐约鸡啼,看到了原野上弥漫的晨岚,侵袜的寒露。有趣的是,女子催男子起床,但不直呼其起,而用“鸡鸣”示意,男子大概过于劳累,没有理会女子的言外之意,只用“昧旦”(天快亮)作答,翻身又睡着了,下四句是女子再催促,她没有发火,依然柔声柔气地说:“你快起身看窗外的夜空吧,东方的天边挂着亮灿灿的启明星呢!天亮后,那些大雁野鸭就要满天飞翔了,你快准备弓箭,去猎射吧。”这里“翱翔”表现了凫与雁在蓝天下回旋飞翔的自由自在,意在勾起男子射猎的兴致;而在联绵词“翱翔”中插入两个“将”字,一方面使说话语气更委婉动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所表达的是一种属于将来的预测性想法。“将翱将翔”在明星与夜色构成的静态面画中,注入一股动态的生机。 诗的开头“女曰”“士曰”规定了这首诗是由若干组对话构成的。时间过程在对话中消逝,事件进程在对话叙述中或在对话叙述以外展开。在士与女第二组对话中间,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间歇,从第一节“晨催”到第二节“酒乐”,整个射猎场面和射猎过程被诗人巧妙地作了幕后处理。但从“弋言加之”的兴高采烈的叙述中,读者却隐约地感到这个场面的曾经存在。更为巧妙的是,这组对话既把无法容纳的大幅度动作留在话外,又把诗的前后两节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而在男主人公的话语中一方面处处流露出男性独有的孔武有力,热情自豪,另一方面又隐含着另一事件——“酒乐”的进程:“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是力和美的歌!“瞧!这被我射中的大雁和野鸭,”男子举着他的猎物高兴地喊着,“把它献给你是再合适不过了。”这里有向自己的恋人表示忠诚的意思,但也潜有一种在女性面前显示男性力量的心理。面对一时烧成的佳肴,他酒兴勃发,“让我们一边品尝这鲜美的野味,一边畅饮这甘醇的好酒吧!”对着容颜姣好、温情可人的恋人,他酒酣耳热,情不自持,“与子偕老”一语,热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曲。然意犹未足,目光一转,落到摆在桌子上的乐器:“琴瑟在桌子上,不是可以用它们安静地和乐助兴吗!”这节诗通过对男主人公话语的叙述,隐伏着从打猎归来,到将猎物烧成佳肴,到饮酒作乐的事件进程;在事件进程中,又暗寓着这对恋人情感发展的心路历程。如果说,前节着重揭示女主人公的温柔精细的话,那么,这一节就是男主人公性格的丰满再现了。 第三节“赠佩”,是全诗的高潮。所谓高潮,就是说,无论诗的外在的情节线索,抑或主人公内在的情感历程,都达到了顶峰。在诗的高潮中,作者省略了一切不必要的叙述描写,包括应与开头鸡鸣、晨起相照应的夜色降临、一天结束的必要交代在内。只有如此,才能集中笔墨抒写女主人公的热烈情怀。在这里,作者发挥了语言表情达意的特殊功能,运用整齐而有音乐感的叠句,回环往复,层次分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女主人热烈而又细腻的感情变化。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从诗中所描写的艺术情境看,显然是写男女同室而居、相互恩爱、和谐幸福的夫妻生活,但杂佩是古人用珍贵的玉、石、珍珠串起来佩在身上的装饰物,常被青年男女用作定情之物,赠佩一章显然是写初定婚约。应当怎样理解这一矛盾现象呢?诗中男主人公“士”是自食其力的自由民阶层。在奴隶社会,自由民的男女青年间从恋爱到结婚,是相当自由的。一般是男女自由选择对象,经过热恋、定情,然后找媒人说服家长,再嫁娶到男方家中。周代的婚姻可以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结合。这种婚姻形态在《氓》的开头,有着清晰的描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然而从“不落夫家”的普那路亚家庭婚姻制到女子嫁娶到男方家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至今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例如摩梭人中,还保留着原始氏族“走婚”的婚姻制形态。《女曰鸡鸣》这首诗所反映的爱情婚姻关系,正处于从“不落夫家”到嫁到夫家的过渡形态中。它截取一二生活片断,真切地再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共同的游猎生活中所形成的无拘无束、情真意蜜的爱情关系,具有重要的民俗学意义。如果把这首诗中人物的对话理解为夫妻对话,则诗的第三节“赠佩”,非但不是戏剧性的“高潮”,反而是多余的败笔。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