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发后渚 鲍照
释义

发后渚

鲍照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飞湖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涂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鉴赏

此诗写于元嘉十七年(440)初冬。时临川王刘义庆调为南兖州刺史,鲍照随临川王还京都。此篇当为离京赴任之作。

触景生情,移情于景,相互生发,互为因果,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在诗歌艺术上的惯常表现。鲍照的这首诗突出地体现了这一传统的艺术手法。

但此诗在具体运用这一手法时又颇具匠心,变幻多姿。诗篇的首六句把衰飒萧条的冬景和离家远宦的愁绪有机地融为一体。背乡别家之不悦使他目睹冬景倍感凄怆,而早寒萧条的冬色又使他愁情倍增。二者相互生发,益使冬景愈惨,愁情更悲。“凉埃”四句又隐去悲情,显其冬景。视野虽阔,但悲愁之情却似乎要溢出胸腔,充塞于天地之间。诗人的视线自下而上:地面上冰冷的尘埃使原野昏昏蒙蒙,凄清的树荫使远方的江湖悄然隐踪;空中那一轮惨白的太阳孤零零地徘徊于上苍,缥缈的轻烟淡云在日光下时升时灭。这一幅凄凄惨惨的冬日原野图,虽未明写作者离家的愁绪,但这一组组意象又无不浸透着诗人的主观意绪。显然这是移情于景之法。“涂随”四句又用触景生情之笔,直抒胸中的悲愤。和前两层的抒写离乡远戍之情相较,诗人的感情由表层到深层,由离乡之愁到无为之愤,深慨华年之壮志徒散于奔走驰逐之年,青春之容颜惨伤于节序之变迁。一腔不为世重、不为世用的愤慨不平之气终于冲出胸中,形于笔端。

末尾二句,以推琴频叹、声歌断绝作结,写出了诗人的不可自已之情。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1: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