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驷驖 诗经
释义

风·秦风

驷驖

孔阜,〔1〕

四匹铁青马膘肥体壮,

六辔在手。

六条马缰绳紧握手上。

公之媚子,〔2〕

君王的心腹驾着车子,

从公于狩。

随从着君王狩猎游逛。


奉时辰牡,〔3〕

虞人把这群雄兽赶来,

辰牡孔硕。

雄兽一个个肥大绝伦。

公曰左之,

君王说他要射向左侧,

舍拔则获。〔4〕

雄兽便应箭倒地被擒。


游于北园,

君王在北园赏心悦目,

四马既闲。〔5〕

四匹铁青马驾轻就熟。

车鸾镳,〔6〕

轻车鸾铃响镳衔马口,

载猃歇骄。〔7〕

载着得意的两条猎狗。

注释

〔1〕(tiě):黑马。孔:很。阜:大。

〔2〕公:指秦君。媚子:宠爱的人。

〔3〕奉:献。时:通“是”,此。辰:通“麎(chén)”,大鹿。辰牡:即麎牡,泛指雄兽。此句说虞人(掌苑囿的官)把群兽赶出来,让国君射猎。

〔4〕舍:放。拔:即“括”,箭的末端。

〔5〕闲:熟练。

〔6〕(yóu)车:古代一种轻便车。鸾:通“銮”,车铃。镳(biāo):马嚼子。

〔7〕猃(xiǎn):长嘴猎狗。歇骄:亦作“猲(xié xiāo)”,短嘴猎狗。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秦君游猎情景的叙事诗。《毛诗序》说:“《驷》,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意思是:秦襄公受封为诸侯以后常去园囿打猎游乐,这首诗就是赞美其盛况的。对于这个说法,齐、鲁、韩三家均无异义,后世也没有什么新解,只是有人认为诗之立意不是美,而是刺。其实,要说是刺,恐怕是难于从诗里找出确证的。

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十六个字。首章写出猎,次章写射猎,末章写猎后,三章诗把秦襄公一次游猎的全过程写得十分生动而简洁。那么作者是怎样把生动与简洁二者统一起来的呢?那就是他善于截取游猎过程中最有典型性的情节,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点当为赏析《驷》的不可忽略之处。

首章出猎——四匹铁青马驾车疾驰而去,原来操着马缰绳的是秦襄公的幸臣,他正在随从秦襄公去打猎。这不仅描写了出猎的情景,同时也交代了其中的主要人物。至于秦襄公车马之盛,随从之多以及弓弩之强,作者虽然没有着墨,但从中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次章射猎——虞人把养得又肥又胖、几乎跑不动的一大群野兽驱赶出来,秦襄公对左右侍从说他射左边的,左边的野兽真就倒了霉。由此可以想见奴才们对主子的一顿吹捧:“媚子”等伸着大拇指说:“君王好箭法!”这一章是古代帝王狩猎的真实写照,他们射猎的对象并非深山老林里的猛兽,而是自家园囿里的“圈兽”,其身手之不凡是有限的。

末章猎后——秦襄公的兴致转为游览观赏,四匹铁青马载着他和“媚子”等从容不迫地来到北园。这时他已换乘轻便的“车”,只闻鸾铃作响,只见两只猎狗居然趴在车上。这个细节写得甚妙,猎犬得到主人这样的恩遇,非猎后是不可能的;那么,主人猎后得意的情形,也就无须浪费笔墨了。

十五国风之中写打猎的有《周南·兔罝》《郑风·大叔于田》和这首《秦风·驷》,凡三首。虽说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就艺术性而论,应该说《秦风·驷》是最高的,作者就像一位十分高明的摄像师兼剪接师,他不仅摄下了秦襄公一次游猎的三个精彩场景,而且巧妙地联成一体,不蔓不枝,有声有色。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