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门 诗经 |
释义 | 北门 《诗经·邶风》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1〕,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2〕。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3〕。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注释 〔1〕终:既。窭(jù):困窘。 〔2〕政事:同“王事”。一埤(pí):一并。益:加。 〔3〕室人:家人。交:更迭,轮流。谪:责备。 鉴赏 这是一首周代末年下层官吏的怨歌。全诗分三章,每章七句,采用叙事兼抒情的手法,描写了下层官吏的痛苦、凄凉的生活,抒发了他埋在心底的幽怨之情。诗中的形象,是周末动荡年代中的一个下层官吏,他政事繁忙劳累,日夜不宁,俸禄微薄,家境困窘,饥寒交迫,忧苦无告,无可奈何,只好诉诸苍天。 第一章,以赋的手法,描述他在公事已毕的傍晚,离开官府,“出自北门”。开门见山,写他的行动,出城北门,向位于城郊的家中走去。归家的心情,本该是轻松愉快的。然而,他却“忧心殷殷”。这是揭示全诗题旨很重要的一笔,进而描写他内心深处埋藏着的重重愁思,幽怨之深,已无法排遣。那种公事的劳累,官场的倾轧,家庭生活的穷困,妻小埋怨的“终窭且贫,莫知我艰”的种种困境,不但无人了解,而且求告无门,只好向苍天倾诉,“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这深切的悲痛,正是黑暗社会的折光。小官吏的处境尚如是,而平民百姓的生活该当如何呢!由此可见,诗歌形象的典型意义和认识作用。 第二章,形象地描述了他所服之官差。王事、政事一并压给了他,逼得他日夜奔忙。“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周朝末年,徭役繁重,劳逸不均,是当时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社会动乱,经济衰退,内忧外患,统治者昏愦腐败,荒淫无度,大肆奴役和盘剥,下层官吏也被逼得走投无路,陷于呼天抢地的困境。这就是“终窭且贫,莫知我艰”的社会根源。诗中描绘的小官吏,为王事、政事的奔忙,所得到的是家中凄凄惨惨的生活,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育妻子儿女,内外交迫,怎么能不忧心如焚呢!而这种有苦无处可诉的痛苦,不是很具有悲剧性吗?这种悲剧性不正是植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之中吗?他求告无门而呼叫苍天,其愁思之深令人感同身受。当然,天是无知的,痛苦也不是天造成的,向天倾诉,不过是控诉人间的罪恶。这种抒情方式,在《诗经》里是不乏其例的。它更便于表达那强烈的怒不可遏的深切的痛苦和强烈的愤怒。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段,要比直接抒情的艺术效果好,更容易引起接受者的强烈共鸣。 第三章的内容,与一、二章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有个别字词的变换,不但避免了诗的板滞和重复,而且增加了韵律回环的和谐美,从而加深了诗歌情感的内在张力。全诗采用了《诗经》惯用的重章叠唱的形式,但也有它的特点,每章前四句,采用赋法直接叙事。第一章前四句,是对下层官吏行为、心情的描述。二、三章的前四句,仅更换了几个字,内容是对第一章内容的重唱。每章的后三句,都是直接抒情,“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只字不变,反复抒叹,层层递进,使诗所表达的感情愈来愈强烈,幽怨之情,跃然纸上,使情感的抒发酣畅淋漓。在有限的情境之中,涵括了无限深广的意蕴。 诗的语言质朴、流畅,诗人把对生活的独到感受,熔铸于凝练的诗句之中。这种语言物化了的情感,被提到如此质朴、流畅、凝练的诗歌语言之中,是那么自然顺畅,深切感人,而且情景相生,意在言外。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