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菩萨蛮 温庭筠
释义

菩萨蛮

温庭筠

宝函钿雀金,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鉴赏

这是一篇伤春怨离的作品。

“宝函”,宝盒。“钿”“雀”,指花钿和雀钗。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中“花钿”“金雀”也是指此。“”(xīchì),水鸟名。“金”,当是形首饰。这些都是妇人所用装饰品。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说:“飞卿惯用金鹧鸪、金、金凤凰、金翡翠诸字,以表富丽,其实无非绣金耳。……本欲假以形容艳丽,乃徒彰其俗劣,正如小家碧玉,初入绣罗丛中,只能识其数事,便矜羡不已也。”其实不然,这些蹙金结绣的小道具在词中大有用场。“雀”,《说文解字》谓“依人小鸟也”,而成语则有“小鸟依人”,形容少女娇弱堪怜,钗作雀形,当有所本。而“”,形似鸳鸯而大,水上偶游,其羽毛多紫,又名紫鸳鸯。饰物作形,亦颇能引人联想。温庭筠打开宝函,引人们先注目于钿雀,是匠心独运之处。第二句,名其所居为“沉香阁”,极言其绮丽宜人。《开元天宝遗事》载,杨国忠用沉香造阁,用檀香造栏,并用麝香、乳香筛土和泥,涂饰墙壁,称沉香阁。词中阁名本此。倚阁而望,吴中春山皆作碧色。碧色,往往能引发忧伤之情,梁简文帝赋曰:“远山碧,暮水红,日既晏,谁与同。”李白《江行寄远》亦曰:“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倚阁远望,吴山如碧,返视阁下,杨柳如丝。柳色朦胧之处,春雨之中,驿桥隐约可见。而这杨柳、驿桥、春雨,却又是远别的象征。一“又”一“时”,将人们从现实的空间拉回到往昔,人们可以联想到:也是在杨柳如丝,春雨微茫的时刻,男女主人公在驿桥依依惜别,一别经年。上阕无一语道及离别,但词中意象已构成了浓烈的气氛,离愁别绪,思妇情怀,已透出纸背。

下阕,“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画楼,指伊人所居之沉香阁。别已堪伤,又渺音信,春草生矣,江之南岸,一望萋萋,而君不归!刘敬叔《异苑》:“罽宾王有鸾,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鸾见影则鸣。’乃悬镜照之,中宵一奋而绝。”结句“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中“鸾镜”本此。鸾鸟雌雄相守,离则不胜其哀,若使之睹镜中之影,其哀尤甚。“鸾镜”,喻人失偶,览镜自伤也;“花枝”,喻人如花容,顾影自怜也。恋人远离,不通音问,亦唯有自伤自怜而已。无限委屈,欲说还休,怨而不怒,蕴藉缠绵。

此词在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中,是较为疏朗的一首。首句“宝函钿雀金”,稍感滞重,第二句“沉香阁上吴山碧”,境界已渐开阔,从封闭的闺阁而及于自然山川。接下,“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又宕开一笔,使之更具空间时间的跨度。“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视野一收一放,思妇愁思,层深而广厚。最后两句,凝视返听,自省其身,所谓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也。其心弥苦,其志弥坚,含而不露,很具深度。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