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緜 诗经 |
释义 | 緜 《诗经·大雅》 緜緜瓜瓞〔1〕。民之初生,自土沮漆〔2〕。古公亶父,陶复陶穴〔3〕,未有家室〔4〕。古公亶父,来朝走马〔5〕。率西水浒〔6〕,至于岐下。爰及姜女〔7〕,聿来胥宇〔8〕。周原 注释 〔1〕瓞(dié):小瓜。 〔2〕土:应作“杜”,水名。漆:水名。沮:应为“徂”,到。 〔3〕陶:通“掏”,挖掘。复:通“ 〔4〕家室:房屋。下“室家”同。 〔5〕来:指从豳来岐山。走马:驱马。 〔6〕率:自。浒:水边。 〔7〕爰:于是。姜女:太姜,太王之妃。 〔8〕聿:语助词。胥宇:犹言“相宅”,谓察看地形。 〔9〕 〔10〕堇、荼:两种苦味野菜。 〔11〕始:意同“谋”,谋划。 〔12〕契:刻。古人问卜,先在龟甲上钻孔,再烧灼孔处,观其裂纹以断吉凶。 〔13〕曰:发语词。止:意为此地可居住。时:意为此时可兴工。 〔14〕慰:安定。 〔15〕宣:疏导沟洫。亩:耕种田亩。 〔16〕缩:捆扎。版:筑板。载:通“栽”,筑墙的长板,用为动词。 〔17〕翼翼:严正貌。 〔18〕捄(jū):盛土于筐。陾陾(rénɡ):众多的样子。 〔19〕度(duó):填土于筑板。薨薨:填土声。 〔20〕筑:用木杵把土砸实。登登:捣土声。 〔21〕屡:古“娄”字,隆高。冯冯(píng):刮土墙声。 〔22〕鼛(ɡāo):大鼓。 〔23〕皋门:王都的城门。有伉(kànɡ):即伉伉,高大的样子。 〔24〕应门:王宫的正门。 〔25〕冢土:大社,祭祀社神处。 〔26〕戎:大。丑:大众。攸:所。行:往。古代有军事,用大众,必先祭社。 〔27〕肆:陈尸祭社(从杨公骥说)。殄:灭绝。厥:指周。 〔28〕陨:损害。问:通“闻”,声誉。 〔29〕兑:通畅。 〔30〕 〔31〕维其:何其。喙(huì):通“ 〔32〕虞、芮:均古国名。质厥成:成其好。 〔33〕蹶(ɡuì):感动。生:通“性”,天性。 〔34〕疏附:率下亲上之臣。 〔35〕先后:君王前后辅佐之臣。 〔36〕奔奏:奔走四方之臣。 鉴赏 周族在始祖后稷时居有邰之国,公刘时迁居豳地。古公亶父继立后,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但时时遭戎狄侵扰。于是他率周族“废漆沮,踰梁山”,来到岐山下的周原,营城筑室,建立国家机构。以后周族就在这里逐步强大起来,至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可与殷商抗衡的力量。因此后人有“太王作周”的美誉(《史记·周本纪》索隐述赞)。《诗经·大雅·緜》篇艺术地再现了周人迁岐、建国、创业的过程。 诗分九章,前七章叙古公亶父事,后二章言文王事。《毛诗序》说:“《緜》,文王之兴,本由太王也。”正道明了诗人的构思。 全诗以“緜緜瓜瓞”起笔。“瓞”,小瓜。“緜緜”,连绵不断。这是所谓兴而比,谓周如绵延不绝之瓜瓞,始虽小而终将大。这一句总领全篇,钟惺云:“只緜緜瓜瓞四字,比尽一篇旨意。”(陈子展《雅颂选译》引)接着诗人在第一章中交代了两件事:一是周族最初生活在杜水至漆水流域;二是古公亶父初来岐时与当地人民一起穴地而居。这五句看似一笔带过,实际已暗示古公亶父在周族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和崇高地位,下文叙写古公亶父的六章正是围绕此二事展开。 由豳迁岐,这是周族的第二次迁徙。此次迁徙,表面上失去了一城一地,但实际上一是赢得了更多的民心,二是扩大了自己的势力,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转移。因此诗人以赞美的语气在二、三、四章集中而有次序地叙写了这一事件。先写古公亶父亲自观察地势。对以农业为主的周人来说,土地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因此尽管境遇险恶,古公亶父还是精心地察看着有利于周族发展的地理位置。这个比较的选择过程,作者凝聚在“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八个字中,概括性极强,这里凸现了一个有强烈责任心和民族感的圣王形象。次写决定迁岐。对于周原,诗人写道:“周原 周人初迁岐时,是与土著居民一起穴地而居,因此营建宫室居邑对周人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它预示着新生活的来临。这种兴奋的情绪,我们可以从诗人对建筑场面的夸张描写看出来。从诗中叙述的建宗庙、筑宫室、立门、立社的内容来看,其规模是巨大的,场面是壮阔的,但诗人只抓住建筑过程中具有典型性的几个动作,运用排比的方式,利用拟声词的效果,将整个劳动情景展现出来:“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铲土、填土、打夯、削平,分开来看各是一个动作,合起来看就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再把极富动态意义的拟声词加在上面,再用“百堵皆兴,鼛鼓弗胜”的夸张语气稍加描绘,那种壮美的劳动场面、那种饱满的劳动热情都表现出来了,使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 八、九两章写文王。文王是古公亶父之孙,他受命后,积德行善,去敌伐叛,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周的历史上,他以文治武功奠定了自己崇高的地位。《緜》诗正从此两方面入手。承上文“迺立冢土,戎丑攸行”,诗人先言其伐戎狄的胜利。长期以来,戎狄对周族威胁最大,因此文王受命第二年首先“伐犬戎”(《史记·周本纪》)。先扩大自己的势力以孤立敌人,然后再出击:“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 《緜》是周族史诗之一,诗人以周族发展为线索,一路道来,叙述有条有理,繁简各宜。迁岐与筑室于事最要,故详铺细叙。第四章写周人到周原后的安置,这在迁岐与筑室之间是个过渡,故略写,但也井然有序。这首诗以叙事为主,但其中穿插着精彩的描写,有的只一两句(如“周原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