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正宫·端正好】对雪 陈沂 |
释义 | 【正宫·端正好】 对雪 【端正好】马难前,家何在〔1〕?卧袁安〔2〕冷落空斋。那里有洛阳县令在柴门外?那里有剡溪船来寻戴〔3〕? 【滚绣球】这雪好似孙康〔4〕映的白,好似苏卿〔5〕受的灾,好似吕蒙正〔6〕归窑的境界,霎时间遍满亭台。俺也曾立程门〔7〕讲道来,俺也有向梁园作赋的才〔8〕,使俺树军功也能平蔡〔9〕,使俺理阴阳也会调谐。俺不愿味甘美酒歌金帐,只愿色晃朝衣立玉阶。休得把俺沉埋。 【脱布衫】也须有个日出天开,奈时间这冷难捱,满村中几家有连云宿麦,这穷途着俺怎生布摆? 【小梁州】果是降瑞于人是降灾?咽饥乌怎听声哀?朔方鸿雁悔南来。山能耐,一夜也头白。 【幺篇】茫茫四野愁如海,那里有驴背上的诗怀〔10〕?万里途,孤身客,纵才高无策,谈笑看枯荄。 【上小楼】路途穷真可哀,富豪家乐矣哉。他道是地在冰壶,鸟在琼枝,人在瑶台。锦帐开,佳宴排,肉屏〔11〕齐摆,下到那密纷纷越堪欢爱。 【幺篇】煎茶的不住的抄〔12〕,寻梅的特地里躧〔13〕。他道是茶有风情,梅有精神,诗有清才。遍九垓,无点埃,光摇银海,喜杀个白战〔14〕的满堂宾客。 【耍孩儿】更不道冻粘铁甲难离侧,寒枕着金戈怎捱?边城风急密如筛,满沟途僵死尸骸。有甚么能为粉态婆娑舞?有甚么解翦仙花倾刻开?千万里迷关塞,片片是寒刀割肉,点点是冷泪凝腮。 【四煞】寒飕飕入布衣,湿津津透草鞋。乱山峰里长江外,白头渔父来垂钓,赤脚樵夫去打柴,都一样的凄凉态,那拥袍的如何知道?说堪画的何等情怀? 【三煞】醉高楼酒力微,入红炉火失色。米薪似桂如珠卖,贫家那有常围火?野老何曾得衣帛?更苦是那乞丐!谁肯使到头苏息,免教他命堕颠厓? 【二煞】远近山何处分,高低路无处择,银杯逐马车翻带。披毡夜走将军檄,拥帐朝宣天子差,到此际出无奈。须要知征西的裘帽,都是那待下的恩泽。 【一煞】论人情苦乐别,论天时气数该。米珠细碎鹅毛大,同云遍野羞明舞,大地凝寒等伴来,丰年有兆功全赖。你须要解吾民病,阜我民财。 【尾声】你不要徒然遍地铺,空劳三次白,非徒无益翻成害,俺望你神功做个主宰。 注释 〔1〕 马难前,家何在:出自唐韩愈《左迁至蓝关至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 袁安:东汉名臣,《后汉书·袁安传》注引《汝南先贤传》:袁安居洛阳,“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成语“袁安高卧”即出于此,用来赞赏那些穷不失志的气节之士。 〔3〕 剡溪船来寻戴:典出《世说新语·任诞篇》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事。 〔4〕 孙康:晋代人。《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此为成语“孙康映雪”的由来。 〔5〕 苏卿:指西汉苏武。 〔6〕 吕蒙正:北宋名臣,元人王实甫有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7〕 程门:指宋程颐家门。《宋史·杨时传》载:“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8〕 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喜好辞赋,曾在园中设宴,召请当时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枚乘等人,宾主间以创作吟咏辞赋为乐。 〔9〕 平蔡:唐宪宗元和年间,李愬率兵雪夜攻克蔡州,平定了吴元济之乱。 〔10〕 驴背上的诗怀:相传唐代诗人孟浩然,常常冒雪骑驴赏梅,自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11〕 肉屏,即“肉屏风”。唐玄宗时,权相杨国忠生活豪奢,荒淫无度。他曾于冬天挑选身体肥胖的婢妾围在身边,以遮风御寒,谓之“肉屏风”。 〔12〕 煎茶的不住的抄:此处暗用古人“扫雪烹茶”的典故。据宋皇都主人《绿窗新语》记载,一次雪天,陶榖扫雪取雪水烹茶。 〔13〕 躧(xǐ):急步貌。 〔14〕 白战:本意为不用兵器的徒手搏斗,因借以喻指咏物诗的一种写作体式(白战体),即咏某物既不许道出某物,又不许用与某物相关的常用比喻。语出宋苏轼《聚星堂雪》:“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此处“白战的宾客”,指用“白战体”咏雪的诗人。 鉴赏 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咏雪”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文学题材之一,在戏曲领域,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咏雪之曲。陈沂的这套散曲,虽然取材平常,但是立意独特。作者以“对雪”为题,通过对社会各阶层雪天的生活境状与“对雪”时的心态摹写,从而抒怀言志,这在古代“咏雪”之曲中很有特色。散曲开始的〔端正好〕〔滚绣球〕二曲将此前有关“雪”的典故集中在一起,这些典故既烘托出了雪天的严寒,也体现出了“梅花香自苦寒来”(见《警世贤文·勤奋篇》)的朴素哲理。“休得把俺沉埋”一句总结二曲,联想新颖,言外之意是说严寒困苦是沉埋不了才智之士的。〔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三曲概写雪天带给人的寒冷与穷愁。张鸣善〔双调·落梅风〕《咏雪》小令云:“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小梁州〕曲中的“果是降瑞于人是降灾”一句,乃是活用元代曲家张鸣善《咏雪》曲意。〔上小楼〕〔幺篇〕〔耍孩儿〕〔四煞〕〔三煞〕〔二煞〕五曲,分别摹写富豪家、文人学士、边塞士兵、征西将军以及渔父樵夫、乞丐贫儿等下层民众在严寒雪天的生活境遇。社会各阶层在“对雪”时的悲欢各异,富者“欢爱”,文人学士“喜杀”,边寒士兵“冷泪凝腮”,征西将军是“无奈”,社会下层的穷苦大众则是“都一样的凄凉态”。作者选词精炼,造语精工,对于社会不同阶层的“对雪”心态把握得非常准确,细腻传神。〔一煞〕、〔尾声〕二曲,在描写雪景中抒发感慨、寄托希望,从中体现了作者对于民众疾苦的关注。这套散曲结构严谨整饬,有一气呵成之妙,用典虽多,但无晦涩之病,而能贴切精工,使得曲作语言豪放而不失典雅,意境上的瑰丽宏阔很好地配合着作者激越情感的抒发需要。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