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砥石赋 刘禹锡
释义

砥石赋并序

刘禹锡

南方气泄而雨淫〔1〕,地慝而伤物〔2〕。媪神噫湿〔3〕,渝色坏味〔4〕,虽金之坚,亦失其恒性〔5〕。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6〕,剖其室乃出〔7〕。溯阳眇视〔8〕,傅刃蒙脊〔9〕,鳞然如痏痂〔10〕,如黑子〔11〕,如青蝇之恶〔12〕。锐气中锢〔13〕,犹人被病然〔14〕

客有闻焉,裹密石以遗余〔15〕。沃之草腴〔16〕,杂以鸟膏〔17〕,切劘上下〔18〕,真质焯见〔19〕,踌躇四顾〔20〕,逌尔谢客〔21〕:“微子之贻〔22〕,几丧吾宝。”客曰:“吾闻诸梅福曰〔23〕:‘爵禄者,天下之砥石也。高皇帝所以砺世磨钝〔24〕。有是耶〔25〕!’”余退感其言〔26〕,作《砥石赋》。

我有利金兮〔27〕,以利为佩〔28〕。遭土卑而慝作兮〔29〕,雄铓为之潜晦〔30〕。如景昏而蚀既兮〔31〕,与肌漆而为疠〔32〕。顾秋蓬之不可刜兮〔33〕,尚可游于髋髀之外〔34〕

利物蒙蔽,材人惆怅〔35〕。俾白汰之至精〔36〕,蟠一检而多恙〔37〕。岂害气之独然兮〔38〕,将久不试而然〔39〕。彼屠者之刃兮,猎者之〔40〕,不灌不淬兮〔41〕,揉错衔铅〔42〕。日鼓月挥兮〔43〕,刲腴击鲜〔44〕,睆以耀芒〔45〕,蓊淫夷而腾膻〔46〕。岂不涉暑而蒙沴兮〔47〕?鼎用之而成妍〔48〕

有客自东,遗余越砥〔49〕。圭形石质〔50〕,苍色腻理〔51〕其鳞皴〔52〕,滑以滫瀡〔53〕。如衣浣垢〔54〕,如鼎出否〔55〕。雾尽披天〔56〕,萍开见水〔57〕。拭寒焰以破眦〔58〕,击清音而振耳。故态复还,宝心再起〔59〕。既赋形而终用〔60〕,一蒙垢焉何耻〔61〕?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62〕

嗟呼〔6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武王得之〔64〕,商俗以厚〔65〕;高帝得之〔66〕,杰才以凑〔67〕,得既有自,失岂无因〔68〕?汉氏以还〔69〕,三光景兮〔70〕。随道阔狭〔71〕,用之得人。五百余年,唐风始振;悬此大砥,以砻兆民〔72〕。播生在天〔73〕,成器在君〔74〕。天为物天〔75〕,君为人天〔76〕。安有执砺世之具〔77〕,而患乎无贤欤〔78〕

注释

〔1〕气泄:湿气蒸发。雨淫:雨量过多。

〔2〕慝(tè):阴湿。

〔3〕媪神:地神。噫湿:吐出湿气。

〔4〕渝色坏味:使器物变色,食品坏味。

〔5〕恒性:本性。

〔6〕至是:到了这里。涩:不光滑。

〔7〕室:刀鞘。

〔8〕溯阳:迎着阳光。眇视:眯着眼睛细看。

〔9〕傅:通“附”,附着。

〔10〕鳞然:像鱼鳞一样。痏痂(wěi jiā)疮痂。

〔11〕黑子:黑痣。

〔12〕恶:粪便。

〔13〕锐气:刀的锋芒。中锢:被封闭在里面。

〔14〕被(pī)病:生病。

〔15〕密石:纹理细密的石头。遗(wèi):赠送。

〔16〕沃:浇。草腴:草汁。

〔17〕鸟膏:能够防止刀剑生锈。

〔18〕切劘(mó):磨。

〔19〕焯(zhuō)见:显现。

〔20〕踌躇(chóu chú):得意的样子。

〔21〕逌(yóu)尔:喜笑颜开的样子。

〔22〕微:没有。

〔23〕梅福:西汉人。

〔24〕高皇帝:汉高祖刘邦。

〔25〕有是耶:是这样吗?

〔26〕退:事后。感:感慨。

〔27〕利金:锋利的器具。

〔28〕以:因为。

〔29〕土卑:地势低下。慝作:湿气发作。

〔30〕雄铓:锐利的锋芒。

〔31〕景:日光。

〔32〕疠:癞病。

〔33〕秋篷:秋天枯干了的蓬蒿。刜(fú):砍。

〔34〕游:刀刃自由挥动。髋髀(kuān bì):胯骨。

〔35〕惆怅:失意。

〔36〕俾(bǐ):使。百汰:经过千锤百炼。

〔37〕蟠(pán):屈曲不能伸。一检:一旦收藏起来。

〔38〕害气:湿气。

〔39〕将:抑或。

〔40〕(yán):小矛。

〔41〕灌:炼铸。淬(cuì):淬火。

〔42〕揉错:掺有杂质。

〔43〕鼓:鼓动。

〔44〕刲(guì):割。腴:肥肉。鲜:活的禽类。

〔45〕睆(wǎn):光亮。(huò huò)光闪闪的样子。

〔46〕蓊(wěng):茂盛。淫夷:大量屠杀。

〔47〕蒙沴(lì):蒙受恶气。

〔48〕鼎:方,正在。

〔49〕越砥:越地出产的磨石。

〔50〕圭(guī):上圆下方的玉器。

〔51〕腻理:细致的纹理。

〔52〕(chǎn):除去。鳞皴(cūn):状的皱纹。

〔53〕滑:浸洗。滫瀡(xiū suǐ):泔水。

〔54〕浣(huàn):洗。

〔55〕鼎:煮食物的器具。否(pǐ):脏物。

〔56〕披:露。

〔57〕见(xiàn):同“现”。

〔58〕寒焰:寒光。破眦(zì):耀眼,刺目。

〔59〕宝心:宝刀欲试锋芒的雄心。

〔60〕赋形:给予形状。

〔61〕蒙垢:蒙受污垢。

〔62〕瞪视:注视。

〔63〕嗟呼:叹息声。

〔64〕武王:周武王姬发。

〔65〕商俗:商代的遗俗。

〔66〕高帝:刘邦。

〔67〕凑:聚集。

〔68〕得、失:得、失天下。

〔69〕汉氏:汉朝。

〔70〕三光:日、月、星,比喻魏、蜀、吴三国。

〔71〕道:法治。

〔72〕砻(lóng):磨,引申为治理。兆民:亿万人民。

〔73〕播:滋生。生:生物。

〔74〕成器: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75〕物天:万物的主宰。

〔76〕人天:百姓的主宰。

〔77〕执:掌握。砺世之具:治理天下的工具,指法治。

〔78〕患:担心。

鉴赏

砥石,就是磨刀石。作者借宝刀受潮生锈,后经过磨砺而锋芒再现这样一个简单的比喻,阐明了“法以砥焉,化愚为智”的法治观点,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愤懑心情以及渴望重新施展政治抱负的雄心壮志。全赋短小精悍,形式活泼,语言朴实。

赋前小序用一则寓言式的小故事,引出了作赋的动机:砥石可以磨刀,爵禄就是砥石,可以治国,自己虽被贬朗州,但法制观念不变。小序语言平实而形象,凝练而细腻,并且善于抓住事物的变化,在对比中突出主题。

赋正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借对宝刀所遭受侵蚀的描述以及对宝刀所遭受侵蚀原因的进一步探索,揭露了唐朝中期以后“土卑而慝作”的恶劣政治气候,控诉了腐朽势力对人才的摧残,表达了自己改革失败遭贬后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的愤懣之情。第二段,借写宝刀的雄芒再现,抒发自己渴望重新施展政治抱负的战斗豪情。第三段是《砥石赋》的核心,也是此赋的真意所在。作者在详细地描述了雄芒再现的宝刀的基础上,由此及彼,顺水推舟,提出了“法以砥焉、化愚为智”的法制观点,并进一步用历史事实,证明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性。然而作者之所谓法又是什么呢?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就是以法收夺宦官的军权,以法制裁藩镇的跋扈,以法打击贪官污吏,以法废除弊政,以法选拔人才。作者认为首要的问题在于以法选拔人才,因为这是以法治国的关键。因此在序言中作者就借西汉人梅福之口,提出了“爵禄者,天下之砥石也”的观点。在本段中作者又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强调了加强法制与得人的关系。作者的用意在于提醒宪宗:要想使大唐中兴,就必须大胆地起用贤人杰才,而要起用贤才杰人,就必须拿起法制这块大砥。然而中唐以后,法制废弛,宦官专权,奸佞当道,皇帝徒有虚名,革新派遭排挤受打击。因此,作者最后不无愤怒地写道:“安有执砺世之具,而患无贤欤”全赋戛然而止,语气铿然,掷地有声。可以说是对软弱无能的宪宗的质问。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渴望重新被起用的迫切心情。

《砥石赋》的最大特点,就是托物言志。作者借宝刀受潮生锈,经过磨砺而锋芒再现的描述,寓深刻抽象的哲理于浅显的形象比喻当中,阐明了自己的政治观点,极容易被人所接受。其次是利用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主题。在语言的运用上平实而不乏华丽,细腻而不失凝练,表现了作者极深的语言功底。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2: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