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水龙吟 陈亮
释义

水龙吟

春恨

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鉴赏

陈亮词一般以雄放恣肆、慷慨豪健著称于世,所以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他那些委婉含蓄的作品。实则作为一个大家,他也和他的挚友辛弃疾一样,也有以婉约之笔抒情的别具风格的作品,如这首《水龙吟》便是。

这首词借春日登楼有感,抒发思念中原失地的怀远之情。一开始,作者便用秾丽的彩笔勾勒出一个繁花似锦而又深远幽静的居处,为词中主人公凝思沉想创造条件。首句“闹花”二字虽取意于宋祁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者用意却不在写盛开的春花,而是要用它来衬托“层楼”的深邃。“深处”二字将层楼与喧嚣的人世隔离开来,此花愈“闹”则其深处之层楼便愈隐蔽愈幽静。接写“画帘半卷东风软”,虽未点出主人公,而实是用以刻画楼中人在此景物中所产生的感觉与心境。然后,作者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赋的笔法来描绘这大好春光:“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是目之所见;“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是心之所感。从客观的描写环境,转而再写“春恨”,这才是作者欲表现的主题。为写此,“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三句,在词意上来了一个大转折。清刘熙载说这话“言近指远,直有宗留守大呼‘渡河’之意”(《艺概·词曲概》),言其意与抗金名将宗泽临死时还大呼“渡河,渡河”一样,无时不想到北伐收复失地的夙愿。

下片径承上片之意,言“恨”之所来,却又把作者与楼中人合而为一:“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既惝恍迷离,又明白无隐。首先,对篇首“闹花深处层楼”加以补充,前句写楼,这句写楼上之人;而此人正处“闹花深处”,远离人世,故而“寂寞”;加之视线不能远至,就只好以心代目,“凭高念远”了。春季大雁回归北方,从“一声归雁”四字可以推知,楼上之人的“念远”是思念北方的中原故国。这里所用“南楼”一典,乃是用东晋元老重臣庾亮镇守武昌,秋夜登南楼的故事,暗取其抵御外侮之意。明乎此,再回头来看上片所铺叙的春景,便可明白原来作者笔下所写的并非江南水乡春雨融融的景致,而全然是一派中原春回大地的景象。那迟迟未落下的“淡云阁雨”,那长满莎草的平原,还有那中原举目皆是的“垂杨”……这些,都是作者“寂寞凭高念远”所想到的,也正是“恨”“游人未赏”的“芳菲世界”的真景实物。然而,“恨”还不止于此。“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和“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是两组相对偶的排比句,它们以对比的方式表现出登楼人离乱前留下的美好记忆和如今的痛苦心情。大意是:当年赌以金钗的斗草游戏和勒马春游,那是何等惬意;如今,只有赠别的罗带尚存余香,翠绿的丝巾还残留有离别的泪痕,其他均烟消云散,唯余无限幽怨而已。这无疑是借男女别情来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与怅恨。最后三句从“念远”回到现实之中,用烟月迷蒙、杜鹃声断的春夜景色烘托作者此时寂寞魂销的凄苦心情,给读者留下无可名言的幽想余思。

在这首词中,作者与抒情主人公时分时合,或虚或实,不能确指,也无须严为区别。总之,都是为抒发作者情怀而设。正因如此,作品更显得格外隐约曲折、耐人寻味。这在《龙川词》中是较为特殊的。清人徐釚评道:“陈同父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杰,其《水龙吟》词,乃复幽秀。”(《词苑丛谈》)正是指此而言。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