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殷其雷 诗经
释义

风·召南

殷其雷

殷其雷,〔1〕

殷殷闻雷声,

在南山之阳。

在那南山之南。

何斯违斯?〔2〕

为什么伊人久违?

莫敢或遑。〔3〕

不敢稍有空闲。

振振君子,〔4〕

忠心耿耿的丈夫,

归哉归哉!

归来吧归来吧!


殷其雷,

殷殷闻雷声,

在南山之侧。

在那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

为什么伊人久违?

莫敢遑息。

不敢稍事歇息。

振振君子,

忠心耿耿的丈夫,

归哉归哉!

归来吧归来吧!


殷其雷,

殷殷闻雷声,

在南山之下。

在那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

为什么伊人久违?

莫或遑处。〔5〕

没有一点闲暇。

振振君子,

忠心耿耿的丈夫,

归哉归哉!

归来吧归来吧!

注释

〔1〕殷:殷殷,雷声。

〔2〕何斯违斯:此句两“斯”字为语词。一说前“斯”代此时,后“斯”代此地。

〔3〕遑:闲暇。

〔4〕振振:勤奋貌。一说“信厚”,亦通。

〔5〕处:居住。

鉴赏

这首三章叠咏体的诗篇,实只六句,后两章为首章的重复,但换韵时略有易词。由于本文的过于简短与富于跳跃性,给确解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又给说解以相当的灵活性。凡属此类情况,新说皆宜慎取;只要旧说不穿凿,宜乎维持旧说。诗序认为此诗写“召南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除“劝以义”一说在诗中没有直接的表现外,余义均可成立。戴震说是“感念君子行役而作”,尤切诗意。以行役(死役徭役等)为背景的作品,在三百篇中屡见不鲜。《殷其雷》仅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仔细品味“这一首”。

诗中的南山,当指终南。诗篇一开始就写雷声隆隆,雨意甚浓,阴沉沉的天气与阴沉沉的思妇之心搭成一种微妙的联系。以雷声殷殷兴起情人的焦灼感(即忧心殷殷),在《楚辞·九歌·山鬼》中有:“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可参阅。唐代李商隐那首以“一寸相思一寸灰”而享盛誉的无题诗,开始也写道:“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这种一致性,与其说是彼此沿袭传承,毋宁说是心同此理的妙合。看来,当诗中那位南山女子听见雷声大作,山狖啾鸣,而忽起忧夫一念,原是自然而然的。三章各言“南山之阳”“南山之侧”“南山之下”,本只系于南山,仅变末字以叶韵,别无异义。偏有人从这里看出“三章皆言‘在’而屡易其地,正以雷声之无定在,兴君子不遑宁居”(胡承珙《毛诗后笺》),我们也不妨承认他别有会心。作者未必然,而读者何必不然呢。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诗中女子之夫为何离家呢?是身不由己,忙于公务。这像是妻子代丈夫立言的话。“何斯违斯”当是已然之辞;或解为“为啥这时离开家”,成了正在进行时态,与诗未思归之意不大切合。为什么“莫敢或遑”,诗未显言;若显言之,便是诗经时代的一句成语——“王事靡盬”啊!从“莫敢”的语气,可体会到几分自觉的味儿,由意识推想存在,这位丈夫虽未必就是远行从政的大夫,至少也该有一点身份。不过第三章改说“莫或遑处”,便见被动的意味。大致这两种成分都有,一方面对政令服从,另一面则是竭力尽心。“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难怪这人要被妻称作“振振君子”了。“振振”一词,有信厚、勤奋二义,此处不妨兼有。《毛诗序》“劝以义”一说或许即由此捕捉,但是说过头了;反过来,有人以为“冀其归可也,何必美其德邪,二义难以合并”(姚际恒《诗经通论》),则又不免失之拘泥。《伯兮》诗中的妻不是“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吗,可这丝毫不损害“伯兮朅兮,邦之桀兮”在她心中的美好形象。《殷其雷》诗中的丈夫或许没有堪称邦杰邦彦的帅劲儿,但“振振君子”的形象,也仍有私而美之的理想化的光辉,这一点,又并不能消除妻子的烦恼和思念,或者倒应说恰恰强化了这种感情。对于丈夫,与“伯”之妻一样,这“君子”之妻也是爱与痛交加的,在表情上还毋宁更激烈一些。她不是低吟曼唱到“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为止,而是干脆放声呼喊“归哉归哉”“归哉归哉”,以致第三遍“归哉归哉”。就像某首歌曲,反复唱着“归来吧……归来哟……”,把人的心都唱紧了。直露的结尾,也能产生动人的效果。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陈玉兰《寄夫》诗)《殷其雷》比较接近于这样一种感情。诗中人反复叨念丈夫的“莫敢或遑”“莫敢遑息”“莫或遑处”,表现出一种殷切的担忧,虽然诗中并没有写她如何想象丈夫马瘏仆痡的困顿,但与采卷耳的妇人都有同样的愁绪。她也许较《伯兮》中人年纪稍长,所以心之所系不在“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击鼓》诗疏引《韩诗》说周制“二十从政,三十受兵,六十还之”。诗中女子担心的已不是自己青春的流逝,而是丈夫平安的生还。这种个性,足以使本篇在《卷耳》《君子于役》《伯兮》等同类名作之外,争得一席地位。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22: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