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鹤鸣 诗经
释义

雅·小雅

鹤鸣

鹤鸣于九皋,〔1〕

白鹤长鸣沼池边,

声闻于野。

鸣声嘹亮四野传。

鱼潜在渊,

鱼儿潜游在深渊,

或在于渚。〔2〕

有时浮在浅水滩。

乐彼之园,

看那园林多可爱,

爰有树檀,〔3〕

园里檀树高参天,

其下维萚。〔4〕

又有树在下面。

它山之石,

别个山上的石头,

可以为错。〔5〕

可做磨石把它留。


鹤鸣于九皋,

白鹤长鸣沼池边,

声闻于天。

鸣声嘹亮响彻天。

鱼在于渚,

鱼儿浮在浅水滩,

或潜在渊。

有时潜游在深渊。

乐彼之园,

看那园林多可爱,

爰有树檀,

园里檀树高参天,

其下维榖。〔6〕

又有楮树在下面。

它山之石,

别个山上的石头,

可以攻玉。〔7〕

可以琢玉把它留。

注释

〔1〕皋:沼泽。九:是虚数,言其多。

〔2〕渚(zhǔ):水中小洲,这里指小洲边浅水处。

〔3〕树檀:为叶韵而倒文。檀树高大,是贵重木材,可为轮为辐。爰:发语词。

〔4〕萚(tuò):草木脱落的皮叶。此句与上句对应,当作“”,即酸枣树,矮小。

〔5〕错:砺石,磨物工具。

〔6〕榖(gǔ):楮(chǔ)树,古代以其树皮造纸。

〔7〕攻玉:琢磨玉器。

鉴赏

《鹤鸣》是《小雅》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是当时朝廷里的一位士大夫,他以这首诗讽喻王朝统治者重视使用下层的人才,注意招贤纳士。通篇采用借喻的手法,以白鹤鸣、鱼儿游、檀树长、榖矮、石可琢玉等一连串鲜明的形象作譬,抒发对国家使用人才的主张。全诗两章,章各九句,两章间只调换几个近义字和有一个倒句,句式、结构和内容相同。这种重章复沓的形式,出于合乐演奏的需要,在《诗经》中较为普遍。

周王朝统治者从文王时代开始兴建园囿。《大雅·灵台》一诗就描述了当时王室园囿的规模和盛景。东周时各诸侯国(如秦、卫、郑等国)也热心于园囿建设。古文献记载,在这些园囿里树木繁盛,松鹤满园,鸟兽翔驰,池沼鱼跃,是国王的养息之所。诗人即以园林譬于国家,借园中各种眼前景物为喻。

首二句以鹤鸣起句:在那美丽的九曲沼池,白鹤嘹亮的鸣叫声传遍四野,响彻九天。鹤是珍奇动物,历来为园主珍养赏玩,在这里借以象征为国王所重视的人才。他们的功业“声闻于野”“声闻于天”,理应受到重视。可是园林不仅仅是鹤的世界,在三、四句,诗人又取鱼儿作譬,“鱼潜在渊,或在于渚”。除了在上面的鹤,在下面深水潭里还有鱼儿潜游,不过它有时也会浮到浅水滩上来,还是可以发现的。第二章采用倒句:“鱼在于渚,或潜在渊”;浮游在浅水滩的鱼儿,有时又潜游到深水潭去了。这四句的意思是说:人才不只有上面飞的,也有水里游的,一旦发现就应起用他们,不然他们就埋没于深渊了。

五至七句:“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榖)”。意思又推进一层:那令人喜爱的园林,在高大珍贵的檀树下面,也生长着矮小的、楮之类的树木。这三句的含义明白而深刻,一个美丽的园林必须生长各种树木,如同一个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贵重的檀木可以制轮制辐,、楮是下等木材,但可以制橛,楮皮可以造纸,它们都有各自的用途。治理国家也像管理园林,要注意发掘并善于使用下面的人才,使他们各尽其才,为国家出力,为园林添彩。

末二句以“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譬,把意思再推进一层,取别国的人才,也可以为我所用,为什么不可以招贤纳士、延聘天下的人才呢?一说“它山”的“它”字是山名,不是指示代词(《玉篇》:“它,古文陀字,蛇也。”)。但历代说《诗》,已经把古写的“它”字,变为近体的“他”字,成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条历代人民习用的成语,启发人们虚心学习和借鉴别人、外地、外国的长处。好在二说并不悖谬,对这个字的考释不必过于胶柱,我们这里就采用通行的解释。

这首诗以诗代论,但它没有一句枯燥的议论,而用一连串鲜明的形象来借喻,把事理喻于其中,此乃本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7: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