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彤弓 诗经
释义

雅·小雅

彤弓

彤弓弨兮,〔1〕

弦儿松松红漆弓,

受言藏之。〔2〕

诸侯受赐藏家中。

我有嘉宾,〔3〕

我有如此好宾客,

中心贶之。〔4〕

诚心赠物表恩宠。

钟鼓既设,

钟鼓乐器齐备好,

一朝飨之。〔5〕

从早摆宴到日中。


彤弓弨兮,

弦儿松松红漆弓,

受言载之。〔6〕

诸侯受赐带家中。

我有嘉宾,

我有如此好宾客,

中心喜之。

心里欢喜现笑容。

钟鼓既设,

钟鼓乐器齐备好,

一朝右之。〔7〕

从早饮酒到日中。


彤弓弨兮,

弦儿松松红漆弓,

受言櫜之。〔8〕

诸侯受赐插袋中。

我有嘉宾,

我有如此好宾客,

中心好之。

无限宠爱喜气浓。

钟鼓既设,

钟鼓乐器齐备好,

一朝酬之。〔9〕

从早敬酒到日中。

(程俊英译)

注释

〔1〕彤(tóng):朱红色。彤弓:红漆涂弓以御霜露。周以赤为重。弨(chāo):弛貌,指放松弓弦。

〔2〕言:语气助词。

〔3〕我:天子自称。嘉宾:指有功的诸侯。

〔4〕贶(kuàng):赏赐,赠送。

〔5〕一朝:指上午。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6〕载:装载。

〔7〕右:通“侑”,劝进酒食。

〔8〕櫜(gāo):弓囊。

〔9〕酬(chóu):宾主彼此敬酒。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天子欢宴有功诸侯的诗。周重赤色,故用红漆涂弓。彤弓之赐,是周初所定的礼制,百世不废。其赐必须是有功诸侯,一般不轻易赐之。“一朝飨之”“一朝右之”“一朝酬之”,是说赐弓之日不仅赐弓,且要设宴飨之,二者在一朝进行。前者说明典礼之隆重,后者说明宴会的富盛。

赐弓之制,虽系周初礼制,但后来因周室逐渐衰落,周天子在表面上为了维护天子的尊严,竭力将这一传统礼制承传下去。名誉上仍象征周朝的天下仍然存在。各路诸侯表面上不得不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再者,诸侯受赐,也是一种荣誉。

全诗以天子的语气,描写赐弓的典礼和宴会的情景:赐者的欣喜、好客、同饮;受赐者则把受赐之弓矢视为珍宝。上下显得融洽和谐,宾主都沉浸在欢悦的气氛中。

诗分三章,每章字数、句数相同,只在二、四、六句的第三字换一字。“藏之”“载之”“櫜之”都是写受赐者把天子赏赐的朱弓收藏起来,视为珍贵之物,也是荣誉的标志。“贶之”“喜之”“好之”是从天子的角度写。写众诸侯聚集一堂,接受天子之赐。天子看到这种场面,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对诸侯表示出爱戴之情。“飨之”“右之”“酬之”,写天子设宴款待有功诸侯。重点突出场面的隆重和气氛热闹。宴会中,钟鼓齐鸣,大家喜气洋洋,相互劝酒进食,一派欢洽景象。

这首诗在选取的角度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作者只选取赐弓典宴这个侧面,却把当时周室的传统礼仪作了生动形象地描绘。在这个赐典宴会上,把各种人物的内心感受、外在形象、场面气氛再现出来。例如诗中的“我”,主要写其内心的感受;“嘉宾”,则重点写其虔诚和喜悦之情。

在章法结构上,这首诗也有自身的特点。诗共三章,每章六句,每章首句末字均用“兮”字,每章二、四、六句末字均用“之”字。各章的一、三、五句全部相同,每章的二、四、六句,每句都在第三字更换一字。可见作者写此诗时,是经过了认真细致地推敲的。“兮”字用在每章首句末尾,从唱诵的角度看,它可以清楚地将诗的章节段落分开,同时“兮”字可以拉长音调,无论从唱的角度还是从朗诵的角度欣赏,都有它的韵味。

从渲染气氛的视角看,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喜”字大造气氛。为了配合这种情感气氛,作者在环境描写和人物感觉上作了巧妙的安排。例如从声、色、味的描写来看:红漆涂抹的弓,钟鼓乐器的声音,可口的美酒佳肴,从视觉、听觉、味觉方面给人一种舒服愉快的感觉。这样写,和诗歌的基调协调,同诗歌所要抒发的情感相融,“喜”的气氛自然形成。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