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摸 鱼 儿
快秋风、飒然来此,可能消尽残暑?辞巢燕子呢喃语,唤起满怀离苦。来又去,定笑我、两年京洛长羁旅。此时愁绪。更门掩苍苔,黄昏人静,闲听打窗雨。 英雄事,谩说闻鸡起舞。
幽怀感念今古。金张七叶貂蝉贵,寂寞子云谁数?痴绝处,又刬地、欲操朱墨趋官府!瑶琴独抚。惟流水高山,遗音三叹,犹冀伤心遇。
王结
【赏析】
王结二十岁时,曾游京师,上书执政,陈说行仁政、革冗员、务农桑等八事,但不被采用,这首词当作于此时。
开头二句“快秋风、飒然来此,可能消尽残暑”,紧扣词题“秋日”二字,从秋风写起,令人想起在洛阳为官的晋人张翰,因见秋风起而思念吴中家乡莼菜羹、鲈鱼脍等美味食品,遂弃官回乡的典故(见《晋书·张翰传》),暗逗思乡之情。接着正面写“旅怀”:“辞巢燕子呢喃语,唤起满怀愁苦。来又去,定笑我、两年京洛长羁旅。”当秋天到来之时,听到燕子呢喃细语,准备辞巢飞往温暖的南方,词人却不能返回自己的故乡,想到人不如燕,自然愁苦满怀。燕子“来又去”,已经两番来回,词人却仍然滞留在京城,岂不让它取笑?作者想象力很丰富,以极为肯定的语气说自己会遭到燕子嘲笑,可谓难堪之至。“此时愁绪”如何能解?“更门掩苍苔,黄昏人静,闲听打窗雨”,写出孤独寂寞情景。作者居处平时就鲜有人至,以至长满了“苍苔”,到了“黄昏人静”的时候,更显得冷清荒凉。“闲听打窗雨”之“闲”,并非悠闲自得,而是无所事事,寂寞难耐。
上片融情入景,下片直抒胸臆。“英雄事,谩说闻鸡起舞。幽怀感念今古。”晋人祖逖与刘琨凌晨听到鸡鸣即起床舞剑习武,随时准备报效祖国(见《晋书·祖逖传》),他们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作者不但与他们一样有报国之志,也有治国之才(《元史·王结传》载:“宪使王仁见之曰:‘公辅器也。’”),但却无报国的机会,“谩说”二字流露出万般无奈之感。“金张七叶貂蝉贵,寂寞子云谁数”,前句本左思《咏史》“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谓豪门权贵可世袭官职。“金张”指汉宣帝时内侍金日磾、张安世,“貂蝉”指汉代宦官帽子上的装饰品貂尾和蝉羽。后句说贤能者却怀才不遇,“子云”即汉代学者、辞赋家扬雄,其《解嘲》赋有“惟寂惟寞,守德之宅”之句。《元史·王结传》记载:“故相张珪曰:‘王结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议者以为名言。”作者在此处盖以扬雄自比。“痴绝处,又刬地、欲操朱墨趋官府”,以反诘语气责问自己为什么想要步入仕途,自称为“痴绝”,看起来好像大彻大悟,实际上却是伤心之极。“朱墨”指公文,因为古代公文用红、黑二色写成,故用“朱墨”作为公文的代称。“刬地”,意为平白无故地。“瑶琴独抚。惟流水高山,遗音三叹,犹冀伤心遇。”结尾用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希冀遇到知音。《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相传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无知音,因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遗音三叹”出自《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唱)而三叹,有遗音矣。”作者虽然称自己的执着追求为“痴绝”,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努力。
这首词用了不少典故,但都用得贴切而自然,既增加了词的艺术容量,又不显得生硬晦涩。整首词写得慷慨悲凉,颇有辛弃疾词风。
(梁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