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捣 练 子
心缕缕,愁踽踽,红颜可逐春归去。梦中犹殢惜花心,醒来又听催花雨。
王微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春思、春愁的小词。
首句“心缕缕”,惟有三字,即已写尽思绪万端的状态。“缕缕”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使人仿佛看到思绪如烟如雾飘浮不定的样子,又能让人联想到心中无数缕缕的情丝。对于“愁”这一难描难绘的情绪,以往的诗人每每采用化虚为实的做法,著名的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而王微在这里的“心缕缕”,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以实写虚的做法。次句接以“愁踽踽”,以步态写愁,可谓匠心别具。“踽踽”,意思有二:其一,独行貌,其二,慢行貌。它表现出词人在迷离如烟的思绪中,连脚步也有忧愁萦绕着,而且这种忧愁的煎熬还不是“其兴也勃,其亡也速”式的,而是慢慢地来的,慢慢地滋长慢慢地积蓄,让词人一点一点地感受,一点一滴地溢满词人的整个身心,自然,这种忧愁更加让人难堪其痛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愁,此话不假。第三句“红颜可逐春归去”,正道出了女词人满腹忧愁的根本所在:青春红颜正和春天一同,结伴而去。红颜本可以不用这样着急的,但偏偏急急地追随着归去的春天的脚步,亦步亦趋,惟恐春天不带她回去!中国人“天人感应”的思维方式,在文艺作品中的一个体现是:季节的更替带给人青春远逝的红颜之叹。这种文化意蕴自然也影响了词人王微。词人在这里用一个“逐”字,表明了青春远去的脚步是何等的快、何等的匆忙!
女词人在愁肠百结中睡去,做了个梦。但那梦并没有带给她心灵的慰藉和宁静。“梦中犹殢惜花心”,“殢”(tì),牵缠,萦结,梦中还在关注着“花”事,因惜花而担着一颗心。“惜花”,是女子天性使然,惜花便是惜己。无奈啊!如何才能红颜永驻呵!梦没能使词人有半点解脱,没能使词人的忧愁得到片刻的缓解。那么醒来呢?能好一些么?醒来又将如何?醒来正好听到催使花卉凋落的淅沥雨声。这里所谓的“催”有催落之意,故而这“催花雨”,就不是润泽万物的甘霖,而是万紫千红的摧残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是一种焦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是几分冷寂,王微的感受,正和前代词人一脉相承!全词在潇潇的雨声中作结,有着耐人寻味的余韵。
在明代的女词人中,王微的身世与杨宛相近,她初为扬州妓女,后来嫁给东林党名人许誉卿,得以终老。作为一个青楼女子,有这样的感伤情调,可以说是最真实可信的。
(翁敏华 回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