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惜余春慢(戊戌三月二十二日泛湖) 厉鹗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惜余春慢

戊戌三月二十二日泛湖,用清真韵

绿遍山腰,青回沙尾,花信几风吹断。屏间鸟度,镜里舟移,乍试纻衫绡扇。常把禅机破除,难负春妍,流光如箭。正蘅皋税驾,袜尘不动,黛明波远。 看渐是、弱絮萦烟,新荷铸水,丽景一番熏染。初啼鴂后,将噪蝉前,池阁阴晴千变。谁道凭阑,有人暗忆年华,自怜幽倩。且停桡浅酌,霏雨沾衣数点。

厉鹗


【赏析】

这是一首暮春游西湖,追忆逝水年华的词作。“戊戌”即康熙五十七年(1718),时厉鹗二十七岁,馆于汪氏听雨楼,尚未考中举人。“清真韵”指宋周邦彦《过秦楼》(即《选冠子》,又名《惜余春慢》)词韵。

起首“绿遍山腰”三句,描写了春遍大地的湖周气象。“绿”、“青”之色已经给人以清爽明丽的感觉,几番吹过的花信风也使人感受到春光宜人、香气四溢的舒

figure_0924_0010

西湖十景·双峰插云图———清康熙刊本《西湖佳话》插图


【赏析】

畅。“花信风”,古人认为应花期而吹来的风。自小寒到谷雨,每五日为一候,每候应一花信,共计二十四番花信风。前人每以花信风之更易叹时光流逝,“几风吹断”的无疑之问,正表现出词人欣喜之余对春已垂暮的淡淡怅惘。下面“屏间鸟度”三句承前,以“屏”喻山,以“镜”喻湖,写鸟儿在山间飞来飞去,波平如镜的湖上船儿悠悠前行。这些景物虽写的是动感,却在阔大背景的静爽中显得格外萧闲。“纻衫”、“绡扇”本为暑夏所用物品,纻衫是粗麻布做成的衣服,绡扇是丝织品绷成的小扇。“乍试纻衫绡扇”写出春将去夏将临之际的节候特点:气温渐高衣着渐少。“常把禅机破除,难负春妍,流光如箭”,词人自嘲虽有问禅之心,却每破释氏之“色空”观,不愿辜负春意,总要流连光景,欣赏明媚妍丽的春色,但九十春光迅速流逝,令惜春之人不免深感无奈。这一感叹触发了词人的一个动机,促使词人趁春尚未去之时将春天丽景再好好欣赏一番。“正蘅皋税驾,袜尘不动,黛明波远”,即用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陵波微步,罗袜生尘”之典,以迷离惝恍之笔,写游观之趣。“蘅皋税驾”,在长有杜蘅香草的水边高地解马息车。税(tuō),通“脱”。“袜尘不动,黛明波远”,以美女西施比况西湖,从静态上描写,故微尘“不动”,从远景上描写,故山如眉黛青、水如眼波远,而“黛”、“远”又皆可以实指。

下片由所见之景已带暮春初夏特点写起,抒发“暗忆年华”的心情。“看渐是、弱絮萦烟,新荷铸水,丽景一番熏染”,柳絮加一“弱”字形容之,虽是沿袭称柳为弱柳的旧技,但运用之妙,颇不同凡响,能得其轻柔体态之神;“萦烟”,既是写柳絮缭绕有如堆烟的绿荫飞舞,又是写柳絮漫天飘飏似缕缕轻烟。新肥之绿荷如水中“铸”出,刻画尤为新颖可喜,见出词人锻炼字句的高超手段。而此番新景,全得自季风之“熏”、季雨之“染”。“初啼,后,将噪蝉前,池阁阴晴千变”,“鴂”即鹈鴂,亦作鶗鴂,也就是杜鹃,屈原《离骚》有“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之句,杜鹃“初啼”之后,鸣蝉“将噪”之前,是春意阑珊、夏意渐临的过渡时期,忽雨忽晴、忽明忽晦的天气又无从捉摸,故景致虽仍为“丽景”,心绪已侘傺莫名。“谁道凭阑,有人暗忆年华,自怜幽倩”,“有人”者,词人自谓也,却用“谁道”再作无疑之问,极具情词摇曳之效;“凭阑”,身倚栏杆,此处这一传统意象正交织着“独自凭阑到日斜”(唐崔涂《上巳日永崇里言怀》)、“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五代李煜《浪淘沙令》)的双重感受。自然界的春天能去而复回,人的青春“年华”却一去不回,“凭阑”念此,怎能不浮想联翩,“暗忆”美好往事。所谓“自怜幽倩”,实在是自伤幽独,盖在“一番”“丽景”的衬托下,词人忧思更深,孤独之感也愈重。伤感的词人思绪难抑,于是“且停桡浅酌”,一任“霏雨沾衣数点”。“桡”,船桨。“霏雨”,飘洒的雨。但当此“丽景”,借酒浇愁,不能狂饮失态,便只能“浅酌”,以词人的风雅又不愿当场泪落衣衫,便只能让雨点“沾衣”一代了。但借酒浇愁愁更愁,在“停桡浅酌”中必将蕴含着更多的愁绪。

词中以景写情,情、景的对比衬托中突出了感伤的情调。另外词中三次交待了时节,但方式皆不同。“绿遍”三句从视觉上来写。“乍试”句,以主人的动作来表现。“初啼”二句从听觉上来写。紧扣时令特点表达作者心情。使词意更加丰满、生动。

(王韶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1: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