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百字令(蔡文姬擘阮图) 蒋士铨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百 字 令

蔡文姬擘阮图

画中人面,坐胡床摘阮,双雏侍侧。貂帽蛮靴垂辫发,绝代春风颜色。旃帐魂孤,兜离语异,猎骑如云黑。阏氏年少,此时应也头白。 当日一样还朝,羌儿泪洒,不若苏通国。留取余生埋卫冢,蓬首翻求国贼。虎士如林,龙骧满厩,都尉何恩德。那堪再误,胡笳不用多拍。

蒋士铨


【赏析】

蔡文姬,东汉末陈留蔡邕之女,名琰,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据刘昭《幼童传》记载:“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东汉末战乱中她被南匈奴掳去,居十二年,生两子。曹操统一北方后,因与蔡邕有深交,故遣使者以金璧赎还。归后重嫁于董祀。后董祀“犯法当死”,她恳求曹操,曹操受到了感动,就免去了董祀的死罪。阮,乐器名,古琵琶的一种,四弦有柱,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用拨子或假指甲弹奏,这里用“擘”表示。

上片首韵从画中文姬的面貌直接切入。“胡床”是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双雏”谓她在胡地生的两个孩子。第二韵说明画面虽是“貂帽蛮靴”等异土服饰,但没有失去绝代佳人的颜色。第三韵通过写环境,转写画中人的心绪。“旃帐”为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毡制帐篷。旃(zhān),同“毡”。“兜离”,异族语言难辨貌,《后汉书·董祀妻传》记文姬诗中有“言兜离兮状窈停”句。“云黑”,形容猎骑奔驰众多。歇拍的“阏(yān)氏(zhī)”,匈奴单于之妻,有时也称诸王之妻。文姬被南匈奴掳去后,归于左贤王,故本句的阏氏就是指她。“头白”,写过度的愁思,李白《秋浦歌》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句。

下片笔力一转,着重写文姬母子生离之痛,以及她为从死亡线上夺回丈夫的生命所作的挣扎和显示出来的才智。换头联系西汉苏武故事,着力写生离,与上片的“双雏侍侧”相呼应。《董祀妻传》所记文姬诗云:“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我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摹,当发复回疑。”现在读来犹令人泪下。“苏通国”,苏武子,苏武回国后,通国得随归。文姬的遭遇,确是比苏武更为凄苦。“埋卫冢”,落叶归根意。写文姬回来路上,还想以后与亡故的丈夫卫仲道合冢。但在她回来时,故园已是一片荒凉,即文姬诗中所说的“既至家人尽”,于是只得“托命于新人”,重嫁董祀。而她再次遭遇的不幸是董祀又“犯法当死”,为了争取丈夫免于一死,她又只得“蓬首徒行”去向曹操乞求。“国贼”,指曹操,《三国志·蜀书》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刘备)欲讨吴,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虎士”句出自《后汉书》。据载,文姬求见曹操时,“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当曹操表示“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时,文姬说:“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都尉”指董祀,他在获罪前任屯田都尉。是文姬的才辩,才使董祀免去死罪,所以说“何恩德”。结拍谓文姬已经遭受过前夫之丧、兵凶被掳、爱子生离等诸多苦难,是经受不住再次打击了。“胡笳”,吹奏乐器名,有簧片,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故称胡笳。文姬诗有“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句。相传她在匈奴时,有《胡笳十八拍》之作。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诗,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句。此乐曲幽咽凄凉,自是传世佳作。然而对于文姬来说,那悲惨的故事确是不堪延续重复了。

此词以直陈方式铺叙议论,笔酣墨饱,意气风发,在对历史人物的不幸遭遇抒发感慨的同时,也寄寓了词人自己的愤世之情。像这样有血有肉的咏史题图作品,决不是当时那班无病呻吟的文人所能措笔的,其为今人所重视,实属当然。

(吴定中)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7: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