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满 江 红
飞絮漫天,平堤外、乱萍初涨。人似燕、重来湖海,画梁无恙。风雅竞推东阁妙,文章每说西京上。细论诗、若个过墙头,松醪饷。 曾踏险,瞿塘漾。才会意,沧浪唱。但银瓶索饮,酴醿佳酿。五岳未周名士屐,百钱常挂山人杖。奈此君、不惠不夷间,难于状。
曹尔堪
【赏析】
此词题中的“湖”指杭州西湖;“西樵考功”指清初文学家王士禄,号西樵山人,曾官吏部考功员外郎;“阮亭祠部”指王士禄的弟弟王士禛,号阮亭,曾官礼部主事,因礼部古别称祠部,故用以称之。
这是一首有特定创作背景的唱和词,它产生于清康熙前期词坛三次著名大唱和之一“江村唱和”之中。此次唱和的大致情况是:康熙四年(1665),曹尔堪、宋琬、王士禄三位文人刚刚摆脱“奇祸”的牵累,从监狱中被释放出来,到杭州相聚。这三位遭遇相似、同病相怜的幸存者,以词唱和,借西湖风景发挥,各抒胸怀,每人填《满江红》词八首,合为二十四首,编为一集,名为《江村倡和词》。因其地在西湖,故又称为“湖上倡和词”。关于这组唱和词的内容和风格,当时杭州遗民词人徐士俊在为《江村倡和词》所写的小序中说得很明白,他说:“盖三先生胸中各抱怀思,互相感叹,不托诸诗,而一一寓之于词,岂非以诗之谨严,反多豪放,词之妍秀,足耐幽寻乎?”清初文网严密,文人动辄得祸。徐士俊这里指出:诗易于直露,要被人深文周纳;词则风格妍秀柔婉,可以通过风花雪月来曲寄幽怀。曹尔堪这首词,正是以西湖风景起兴,来抒写自己劫后余生的庆幸心理和潜身湖山颐养天年之愿的。
“飞絮漫天,平堤外、乱萍初涨”,词的开头二句,写暮春时节西湖上迷茫之景,并暗示词人自己脱险南归后浩渺而纷乱的思绪。这是以湖面景色起兴,但不单是兴,而是兴而兼比,是以漫天之飞絮与初涨之乱萍来比喻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态。接下来,“人似燕、重来湖海,画梁无恙”二句,进一步用比喻,庆幸自己终得出狱返乡(词人家乡为浙江嘉善),家乡风物依然如故,正好安居。前面“飞絮漫天”、“乱萍初涨”是暗喻,此处“重来湖海”、归栖“画梁”的燕子是明喻,两组比喻连用,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经历“奇祸”之后既彷徨迷乱、又庆幸得以重获自由的复杂心态。以下自“风雅”句至上片末为本篇抒怀的第二个层次,写湖上唱和的人物及场景。“东阁”,本西汉时宰相公孙弘招揽款待宾客之所,后用作文人才士聚集之所的代称。“西京”,西汉国都长安,此指西汉文章传统。唐宋以来,古文运动兴起,标榜西汉文章为写作楷模,有所谓“唐诗晋字汉文章”之说。这两句既赞湖上唱和诸文友,实亦自赞,意谓:我辈皆曾在京城为官,本来都是文章高妙如西汉的风雅才士。接下来“细论诗”二句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如今,我们却降身于湖海,只能品酒论诗、流连光景了!
词的下片,抒写作者勘破尘世之后决心收敛锋芒、沉潜于诗酒之乡与自然山水之中以了余生的愿望。换头四个三字句,语调明畅而表意显豁,说是经历了人生的大风险之后才领会到回归自然的可贵。“瞿唐”,为长江三峡之首,两崖峻峭对峙,中贯长江之激流,滟滪堆险滩正当其口(今已炸毁),这里风涛极多,每年四月五月为最险时,古谚云:“滟滪大如马,瞿唐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唐不可留;滟滪大如襆,瞿唐不可触。”“沧浪唱”,指《孟子·离娄》所载孺子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中渔父亦唱此歌。初夏水涨则浊,秋末水落则清。清水濯缨,浊水濯足,因时而变通,也就是《渔父》所说的“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作者以瞿唐风涛喻刚刚经历过的人生灾祸,以沧浪之歌喻适时适势、随遇而安的退隐江湖的念头。接下来,“但银瓶”二句,设想自己退隐之后要专心专意地品尝美酒;“五岳”二句进一步计划自己的旅游,打算杖头挂酒钱,去踏遍天下名山胜景。词的结尾两句“奈此君、不惠不夷间,难于状”,自嘲亦自解,说是我收敛锋芒徜徉江湖之后,会变成一个折中而不偏激的散淡之人,人们都将描画不出我的形状来了。“不惠不夷”语出扬雄《法言·渊骞》:“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夷”指商末的伯夷,商亡后,他坚持不当周朝的官。“惠”指春秋时的柳下惠,相传他三次罢官,不肯离开。此二人皆十分执着之人。“不惠不夷”,就是指处世为人折中而不流于偏执。对比阅读“湖上倡和”三个主角的词可以看出,同是刚遭狱事的文士,他们的情感抒发却大不相同,宋琬态度十分激烈,王士禄最显温和,而曹尔堪则处于两个极端之间,不温不火,绵里藏针。所以这里实际上是向唱和的友人表白:我与你们的人生态度有所不同,看来我将在“不惠不夷间”了此一生了!从这种性情抒写中,也表现出曹尔堪特有的艺术个性。他的词,于清劲峭拔之中别饶旷逸圆融之致,这首词即为其词风的典型一例。
(刘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