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满 江 红
渡头烟浪,遮不断、西崦残日。争半壁、江天张锦,翻腾殊色。天路归云红欲暝,山家晚爨青犹直。看欹斜、人影过溪来,支筇立。 流水外,蝉鸣急。落叶里,归鸦集。便低徊返景,一时萧瑟。销尽断虹林火沸,催教片雨江枫出。只吴王、故垒落霞边,添凄恻。
沈雄
【赏析】
词的上片,开首“渡头烟浪”二句直接写夕阳,江边渡口,烟水迷蒙,仍遮不断那西边的一轮残日。“渡头”,言明地点,上片写夕阳不离这一特定的视角;渡头本是古往今来过客匆匆之地,常兴起一种人事代谢之感。“烟浪”二字给人以凄迷的印象,似乎历史上这儿发生的一切已成陈迹,都消逝在古渡头的烟浪里。“遮不断”在语气上一转,透过濛濛的烟波,我们可以看到夕阳。“西崦”,西方之崦嵫,为神话中日落之处,唐李商隐诗“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北青萝》)即以西崦写日暮景象。“残日”二字扣题,点明是夕阳,“残”字颇带有感伤色彩,为全词铺垫了伤感的基调。“争半壁”二句写夕阳下的江天景色,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如同张开一面锦幕,远处江天相连,不断地翻腾着这奇丽的景色。“争”字用拟人手法写夕阳,“半壁”切合夕阳来写,并上承“残日”语意。“江天张锦”,是写远处景色,远望去江天一色,即王勃所说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锦”用比喻来描写夕阳时的晚霞,“张”生动地描绘晚霞的开合变化。“翻腾”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天上的晚霞在风中翻腾,二是指江水翻腾着投映在江面上的晚霞。这两句用了“争”、“张”、“翻腾”等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夕阳下的江天奇景。“天路归云红欲暝”两句,写夕阳落山时分的景象:天边的归云渐渐地褪去红色,将要暗淡下来了,这时山家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远看去这青烟成一线笔直地伸向天空。“天路”与“山家”是写远处上下天空地面之景,境界开阔。“归云”,傍晚的云,“红欲暝”,以云的色彩变化来表现已近黄昏的夕阳,有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山家晚爨青犹直”,此处化用了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的诗意,移来写江南的青烟、落日之景。“看欹斜”二句承上句“山家”而来,看看日已西斜,对岸的人拖着落晖下自己长长的影子,已到了小溪的这一边,手中拄着竹杖闲立着。这是从人影的变化来写夕阳,随着夕阳西下,人影不断地倾斜拉长,“看欹斜”言明看人影倾斜的角度,写景的视线已由远处的归云青烟移至近处的人影;“人影过溪”是用形象的语言来说明人影的长;“支筇(qióng)立”,“筇”,竹名,可为杖,故杖也叫筇。
过片“流水外”以下四句,渲染一派薄暮萧瑟的景象:小溪的那边,传来急促蝉鸣声,落叶之中,看到的是乌鸦归聚。“流水外”是从上片“过溪来”的意脉转出,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写鸣蝉、归鸦等自然界的生物在傍晚的活动,意在烘托夕阳欲尽时的悲凉。“便低徊返景”两句,写夕阳返照,万物为之萧瑟。行文上也低徊曲折,含蕴无穷。“一时萧瑟”,从人的感受角度概括了前几句所写的蝉鸣、鸦集等景,同时为后面写吴王故垒而伤怀张本。“销尽断虹林火沸”两句,笔锋一转写雨后斜阳的景色,夕阳已坠,突来片雨,景色又为之一变,断虹销尽,看见江边枫红,如同一片林火。这两句写景颇值得玩味,所描写的一组景物中,词人通过想象,人为地加上因果关系,“断虹”熔化而燃起“林火”,“片雨”之后催出“江枫”,把这些景物纠结在一起,形象而又逼真的描绘了雨后夕阳的景色。沈雄这首词不仅辞藻绮丽,而且“断虹”两句非常新警。词的结尾“只吴王、故垒落霞边,添凄恻”两句,写在落霞那边,只有吴王的故垒还在,徒添凄恻。词以大量的篇幅多方位描写夕阳,直到最后才不经意地点出怀古的主题,这与其他仅以夕阳作点染的词在写法上不同。
(龙向洋 萧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