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渔 父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吴镇
【赏析】
吴镇是元代著名画家,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他极为推崇五代画家荆浩的画,称之为“卷中妙境无穷已”(《题洪谷子〈楚山秋晚〉》)。这是吴镇临摹荆浩《渔父图》之后写下的十六首《渔父》词中的一首。
词的开头先写渔父垂钓的地点、时间、环境:“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触”字用得精当,表明此时的风是微风而不是大风、狂风。当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回家歇息的时候,在飞鸟返巢、牛羊归栏的傍晚时分,八百里洞庭湖上只看见一叶小舟在晚风中漂荡,浩渺的湖面与小小的渔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想起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描写:“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当然,苏轼当时是在泛舟,而此词中的渔父是在垂钓,行为有所不同,但都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兰棹稳,草衣轻”二句,与“晚风生”相呼应,赋中有比兴,进一步刻画“渔父”的形象。“兰棹”是船桨的美称。“兰棹稳”表现的是俗语所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境界,是作者与世无争的人生观的体现。“草衣”即用蒲草编的蓑衣。“草衣轻”与“晚风生”也有因果关系,更暗含“无官一身轻”之意。结尾“只钓鲈鱼不钓名”一句,犹如画龙点睛,表现了渔父不沽名钓誉、隐逸自适的精神境界。“鲈鱼”用《世说新语·识鉴》典:“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椽,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这一典故常被后人用以表现“贵得适意”的隐逸情趣。古代的隐者,有些是因为看透了社会的黑暗,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为了保持自己的清白高洁品质而走上隐逸之路,这种人是真正的隐士。也有人是为了扩大名声,进而走“终南捷径”,曲线仕宦,这种人通常被看作假隐士。作者在这首词的结尾处,申明了自己隐居的目的,实际上也是对上述两种隐士表明了自己的褒贬态度。
《四库全书总目》说:“镇以画传,初不以文章见重。而抗怀孤往,穷饿不移。胸次既高,吐属自能拔俗。”吴镇的《渔父》词可以证明这种说法言之有理,正所谓文如其人是也。
(梁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