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淡黄柳(大雪宿盘豆驿) 张四科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淡 黄 柳

大雪宿盘豆驿

冷烟湿,絮帽风吹频侧。马首荒途迷不识。天际玉龙夭矫,一片荆山弄寒色。 叩孤驿,油灯闪虚壁。酒垆畔,燎衣湿。展单衾、好梦应难觅。隔个疏窗,玉娘湖上,苦竹黄芦响急。

张四科


【赏析】

这是词人旅途遇雪抒写其羁旅愁苦的作品。题中之“盘豆驿”,在河南阌乡西南三十里处,西通陕西大道,今为盘豆镇。

上片写风雪途中的景况,分为两层来写,前三句从近处着笔,写风雪迷离,途中寒苦;后二句从远处着色,描摹雪山夭矫的姿态。首句“冷烟湿”,这是从静态来写人在风雪中的感觉:“烟”,指雪花纷飞近看去如烟似雾,诗词中常用“烟”来形容雨景,烘托一种烟雨茫茫的感觉,而这里却用来描写大雪迷蒙的景色,写法上颇为别致。以“冷”来修饰“烟”,既状雪花飘落身上冰冷的感觉,也明言天气的寒冷。而“湿”则传递出飘落在身上的雪花融化的感受。接下来“絮帽风吹频侧”句,从动态来写扬起雪花的寒风,絮帽频频被寒风刮得歪歪斜斜,这是通过帽侧来写风,与前人通过旗飘来写风效果类似。戴着“絮帽”以挡风雪,这申说了前句的“冷”,“风吹”即风吹雪飞,这又应和了前句的“烟”,“频侧”指风不断把帽子吹斜而人不断把帽子扶正,反复的动作说明寒风是一阵一阵地刮来,非常形象。第三句“马首荒途迷不识”,写地上覆盖积雪,一片茫茫,辨不清道路。“荒途”形容大雪茫茫,有一种“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的孤寂之感。“迷”既指道路迷茫,也承前句“烟”字指风雪迷茫,同时衬托羁旅之中词人心中的迷茫。前三句写景,写词人眼前之景,絮帽频侧,马首荒途,都不离词人自身,因而于写景之中也勾勒出词人自我形象。后二句“天际玉龙夭矫,一片荆山弄寒色”描写雪山,远处的荆山披上银装,像一条玉龙在飞舞,舞弄满天的寒气。“玉龙”,形容下雪,这里也指雪山。宋辛弃疾词“倚岩千树,玉龙飞上琼阙”(《念奴娇》)就曾用玉龙来描绘雪景。“荆山”,在河南阌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此,距盘豆驿不远。“夭矫”以拟人的手法形容雪山的姿态,有很强的动态感。“弄”字切前句“玉龙”,把雪中的荆山写活了。以“寒色”二字概括地形容雪景,行文上照应首句的“冷烟”。

下片叙述自己投宿驿馆的情景,抒写羁旅之愁。首二句“叩孤驿,油灯闪虚壁”,“叩”这一动作交待了自己投宿驿站,扣题中“宿”来写。“油灯”说明投宿时天已傍晚。词人风雪途中孤独迷茫,晚来投宿有了栖身之所,是否有几许欣喜呢?没有。“孤驿”、“虚壁”形容驿站的冷清,也表现词人孤凄的心境。“闪”字形容油灯微茫的光在寒冷的屋子里晃动,更增添了驿店的冷落。接下二句“酒垆畔,燎衣湿”,叙写自己在驿店中以酒御寒并烘烤湿衣。“衣湿”补出了上片首句“湿”的内容。再接下去“展单衾、好梦应难觅”写自己上床睡觉,却无法入眠。“单衾”,单薄的被子,天寒被薄,自然冷得难以入睡,但更是因自己旅途寂寥,所以好梦难觅。最后三句,“隔个疏窗,玉娘湖上,苦竹黄芦响急”,进一步写自己在床上听窗外寒风呼啸,抒写出孤馆愁苦的心情。“玉娘湖”,即玉洞水的别称,在今河南阌乡镇西,北流入黄河。“苦竹黄芦响急”,从一个侧面来写寒风的急促,风雪把湖边的苦竹黄芦刮得直响,“急”说明风雪之大。厉鹗评张四科词为“删削靡曼,归于骚雅,其研词炼意,以乐笑翁(宋张炎)为法”(《国朝词综》引),从这首词来看,张四科是非常讲炼字的,下片即选取了夜宿驿站的具体生活细节,用了一系列的表动作的词“叩”、“燎”、“展”、“觅”、“隔”,形象地写出羁旅的苦况。

(龙向洋 萧华荣)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1: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