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夜游宫(秋怀四首其一) 陈维崧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夜 游 宫

秋怀四首(其一)

耿耿秋怀欲动,早喷入、霜桥笛孔。快倚西风作三弄。短狐悲,瘦猿愁,啼破冢。 碧落银盘冻,照不了秦关楚陇。无数蛩吟古砖缝。料今宵,靠屏风,无好梦。

陈维崧


【赏析】

陈维崧《夜游宫》词,共有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对这四首词的总评是:“字字精悍,如干将出匣,寒光照人。”词的内容是抒发壮怀难酬的悲愤。词人自顺治十五年(1658)离开故乡宜兴出游之后,经历了长期羁旅的风风雨雨,先后在扬州、北京、中州等地漂泊十余年,饥驱四方,“或驴背清霜,孤篷夜雨;或河梁送别,千里怀人;或酒旗歌板,须髯奋张;或月榭风廊,肝肠抑抑,一切诙谐狂啸,细泣幽吟,无不寓之于词”(陈宗石《迦陵词跋》)。估计《夜游宫》词当是浪迹中州时所作,词人中年伤于哀乐,故词中多兀奡激愤之语。

这首词开头以“耿耿秋怀欲动”起兴,点明词是作于秋天。《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词用其意,表明“秋怀欲动”乃是由“隐忧”引起。但词人不愿为“隐忧”所屈服,故而以吹笛解愁,而有“早喷入、霜桥笛孔”之语。笛声哀怨,秋怀“喷入笛孔”,是说借霜竹凄楚之音,以抒发秋怀。古人常将吹笛说成“喷霜竹”,如黄山谷《念奴娇》,有“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之句,可证。下云:“快倚西风作三弄。”“三弄”,用桓伊故事,东晋时,桓伊善吹笛,藏有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微之赴召往京师,泊舟清溪侧。伊素不与微之相识,时于岸上过,船中客有识伊者,曰:“此桓野王也。”微之使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时已贵,素闻微之名,乃下车据胡床作三调,弄毕,上车而去。主客不交一言。(见《世说新语·任诞》)作者活用此典,表明为了抒发秋怀,不惜快倚西风,如桓司马之吹笛三弄,使秋怀得以尽情舒展。然而笛声毕竟是以凄清为主的,且其中浸透着词人自己的悲秋意绪,因而能促使栖身于荒榛破冢之间的短狐闻之而悲,瘦猿闻之而愁。“短狐”本为不祥之物。《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毛传:“蜮,短狐也。”陆德明《经典释文》谓其“状如鳖,三足,一名射工,俗呼之水弩,在水中含沙射人,一曰射影”。《汉书·五行志》作“短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作“短弧”是。此处词人仅取“狐”字面之义,非谓“含沙射影”之蜮。野狐野猿闻笛而悲苦愁怨,啼于破冢之间,是笛声反而触其悲秋之愁绪。物且如此,则对于长期处坎坷境地,乞食他乡的词人来说,虽三弄玉笛,适足以增添悲秋之愁怀而已。词人之所以如此著笔,旨在表明狐猿皆因秋气之肃杀而悲愁,可见人之感秋,并非异事。

下片,通过秋夜之萧瑟,深示秋怀之凄楚。“碧落银盘冻,照不了秦关楚陇”,先写秋月。“碧落”,指碧空,“银盘”,指月亮。秋夜凄冷,月亮像胶冻一样光撒不远。那清冷的月光照不到秦地关塞楚地田陇,那些离人栖身的地方,更谈不上对离人有所慰藉,只能触动他们的思乡之情。次写秋夜的蛩声。“无数蛩吟古砖缝”,秋夜墙根砖缝,到处有寒蛩凄切的鸣声。“寒蛩”,即蟋蟀,蟋蟀的啼声甚哀,所谓“哀音似诉”(姜夔《齐天乐》),听上去只能令人增加愁绪使人难以成眠。作者的友人宋琬,在其《满江红·旅夜闻蟋蟀有作》词中说:“试问哀蛩,缘底事终宵呜咽。料得汝、前身多是,臣孤子孽。”作者的处境,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紧接着以“料今宵,靠屏风,无好梦”三短句作结,以示秋月寒蛩,在在使人产生秋感,并以此和起笔“耿耿秋怀欲动”相应,深示秋怀之难以排遣。

综观全词,可知词人本具铮铮傲骨,素禀阳刚之气,虽是多年漂泊,但不愿就此消沉。在此词中,亦不愿多作自伤之语,然而穷途失路之悲,美人迟暮之感,仍旧隐约闪现于字里行间,肝肠掩抑之情,并不因词气之精悍而消失。上片借吹笛以解愁,“快倚西风作三弄”语言何等豪壮,但结果只能是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以“短狐悲,瘦猿愁”,明示虽欲把秋怀“喷入霜桥笛孔”,无奈人是有意志感情的,不能和只知满足生理需要的兽类相比,何况此类无情之物且因感秋而悲愁,则人岂能臻于无愁之境,而竟使欲动之秋怀,平抑下来?下片“碧落银盘冻”等三句,可谓字字精悍,然而并不能平抑作者内在的悲辛,秋声秋色,冷月哀蛩,仍然对人作无情的侵袭,最后只得“靠屏风,无好梦”,作漠然的结笔,使读此词者,为之掩卷三叹。

(马祖熙)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20: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