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长 相 思
风半廊,月半廊,凤胫灯青玉簟黄。别时秋乍凉。 萍已霜,蓼已霜,碣石潇湘尚渺茫。关河较梦长。
王士禄
【赏析】
这是一首相思之词。题目言“本意”,即用词调“长相思”的本意。此词从离别的双方落笔,写的是一种相思,抒的是两地闲愁。
上片写思妇之相思。“风半廊,月半廊,凤胫灯青玉簟黄”,“廊”即回廊,为深闺庭院之景;“凤胫灯”,即擎柱如凤足的高脚灯台;“玉簟”,精美的竹席。凤胫灯、玉簟皆为深闺绣房之具,这就勾勒出思妇所在的特定环境。“风半廊,月半廊”二句,构思遣句,精妙典雅。何也?两“半”相加,正为一廊。故此处非言风月各有半廊,而是一廊风月之意。但词人在此拆一为半,再暗暗合半为一,就在这明分暗加中,让人想见回廊曲桥,清风明月,交错叠出之状,深闺风情,不言自见。就在这风月满廊之时,思妇在闺房中,一灯相伴,形单影只,枕席生凉。其凄清之境,烘染托出。“别时秋乍凉”,词至此轻轻点出“别时”,关合离情。“乍凉”一语双关,既言别在初秋,天气刚刚转凉;又意思妇别后独处,蓦然感到凄凉。辞虽点到为止,却尽是“天凉好个秋”之况味,吞吐之间,极尽婉曲。
下片写游子之相思。“萍已霜,蓼已霜”,取景由上片的闺中转为旷野,视野变得辽阔。游子环顾四野,青萍已霜,红蓼已霜,满目秋意,满怀秋情。一“已”字表现了景物由盛变衰的变化过程,也暗示了游子随之日见黯淡的心境。一“霜”字,写出了万物萧条衰败之状。“碣石潇湘尚渺茫”一句,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碣石潇湘无限路”之意,言碣石、潇湘,天各一方,会期遥遥,而一“尚”字,则有多少期盼,又有多少无奈!“关河较梦长”,“关河”,指北方的碣石、南方的潇湘之间的关隘山河;“较”,比,言两地距离比梦长。此言有两层含意,一是因思念之切,深夜难眠,梦自然也就短了;既然梦短路长,结果连在梦中与亲人相会也不可能,更可嗟可叹!
此词上下片各从思妇游子的角度来写,上片取景清雅纤巧,抒情含蓄婉曲,点到为止;下片取景苍凉辽阔,抒情直率。无论是心理描写,还是环境氛围的描写,都与人物的身份、性格相谐,真可谓体情细腻、形神毕出。
(陈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