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金 缕 曲
闷欲呼天说。问苍苍、生人在世,忍偏磨灭?从古难消豪杰气,也只书空咄咄!正自检、断肠诗阅。看到伤心翻失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笔端结。 英雄儿女原无别。叹千秋、收场一例,泪皆成血。待把柔情轻放下,不唱柳边风月。且整顿、铜琶铁拨。读罢《离骚》还酌酒,向大江东去歌残阕。声早遏,碧云裂。
吴藻
【赏析】
这首《金缕曲》呼天喝地,悲慨淋漓,似热血男儿,请缨无路;似末路英雄,悲痛欲绝,如此慷慨激烈、郁勃愤懑之词,竟出于一位闺阁词人之手,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要解读这首奇作,必先解读作者其人。这位自负颇高的“扫眉才子”,不仅不满充满铜臭的家庭,不满毫无自由的婚姻,而且,更加强烈不满的是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和吃人的礼教。事实上,我国的封建社会自明代开始已萌芽了资本主义因素,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虽无自觉的男女平等的提倡者,但妇女受压迫的严酷现实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注意。在文化生活中,为提倡女性文学,自清代著名文人袁枚广收女弟子之后,钱塘陈文述门下也有一批“碧城女弟子”活跃于诗坛,吴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金缕曲》云:“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儿女故态。收拾起、断脂零黛。莫学兰台悲秋语,但大言、打破乾坤隘。”可视为女子觉醒的宣言。我国古代女子的觉醒第一步总是幻想化为男身,以逃脱被压迫的命运;而女子的独立意识又往往是从对爱情和婚姻自主的渴求开始,进而希企与男子一样有参与社交、参与国政的权利。然而,从走出闺阁之门,到打破男女不平等的桎梏,其间的道路又是多么艰难坎坷,多么漫长曲折!何况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女性的解放,都首先取决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吴藻要实现她的愿望又谈何容易!于是,只能将满腔愤懑化作慷慨悲歌。
《金缕曲》的上片是人生基本权利的呼唤。“闷欲呼天说”,一开头就大声呐喊,责问苍天:“生人在世,忍偏磨灭?”天生我材,必有所用,可是人间古往今来,扼杀了多少英才,磨灭了多少志士。“从古难消豪杰气,也只书空咄咄!”在这不公的社会中英雄豪杰备受压抑和迫害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长吁短叹,消尽浩气。“书空咄咄”用殷浩的典故。殷浩是东晋名士,曾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统军进取中原,因连续二次大败,被罢黜后,终日用手指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咄咄”,表示失意的感叹。英雄豪杰尚且无奈至此,身为一名女子,除了自检诗稿,抒发愤懑之外,又能有什么作为!旷古才女李清照《渔家傲》词云“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也是自叹空有才华并无出路。为抒发这种苦闷,本词从“正自检、断肠诗阅”到“看到伤心翻失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直到结句“都并入,笔端结”,至少有五层转折:问天不语,唯自检诗稿,此一层也。诗本断肠人作,诗亦断肠者诗,此二层也。长歌当哭,翻而失笑,此三层也。吾家旧物,非财非宝,公然一个“愁”字,此四层也。愁肠千结,愁满乾坤,千愁万恨都并入小小笔端,而千钧之笔也只写得一个“愁”字,此五层也。上片就在这层层卷叠中结束。
下片以议论换头,转出新意。先用“英雄儿女原无别”一句承上启下。“儿女”一词在吴藻词中通常作“女子”解,如上引“儿女亦英雄”、“一洗儿女故态”即是。此处“儿女”似可作“儿女恩怨”的“儿女”解。有道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但在黑暗的现实社会中,英雄豪杰之士,与痴儿騃女之辈,一律以悲剧收场、愁字作结,血与泪,两难分。这是上片中“生人在世,忍偏磨灭”的深一层的抒愤。接下去“待把”三句追进一层,又反跌出去,是说英雄与儿女毕竟还有区别,并表示了作者自己的态度:“待把柔情轻放下,且整顿、铜琶铁拨。”即不学柳七专咏儿女风月,要学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作为一个女子,作者无法改变自己的性别,但作为一名词人,作者有权选择自己的创作道路。在清代众多闺秀词人中,不乏清丽秀美之家,多以婉约为宗(即如吴藻本人原也堪称嗣响易安),作者却能突破艳科樊篱,自觉效法苏辛豪放一路,实属难能可贵。下文“读罢《离骚》”二句进一步承前发挥。词人深受屈原《离骚》的影响,其《浣溪沙》词有“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之句。沉重的压抑、极度的悲愤使之欲哭不成、欲叹无声,也正是这深广的人生困惑和无穷忧思赋予了女词人高歌狂呼的勇气。这歌声、这呼声,虽然微弱,却有震撼天地的力量:“声早遏,碧云裂。”
读本词不禁联想到辛弃疾和陈亮鹅湖之会后相互酬唱的《贺新郎》,不意七百年后,得闺中女子吴藻《金缕曲》(即《贺新郎》)呼应!
(蒋哲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