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浣 溪 沙
老雨长河壮怒涛,客亭夜久听喧号。平明两涘渺江皋。
沙尾没来渔箔短,危樯看处客帆高。斜阳汀草乱青袍。
王恽
【赏析】
一场久而罕见的大雨,将词人久久滞留在黄河岸边的客亭中。一份急切焦虑的心情,将词人的视线牢牢锁定在汹涌高涨的河水上。一首素朴蕴藉的小词,将词人“客亭观涨”的心绪变化隐隐呈示在读者面前。
“老雨长河壮怒涛”,词人开笔就展现了一幅壮伟的黄河奔涌图。如果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表现的是黄河晴日的雄浑;那么,“老雨长河壮怒涛”,则表现了黄河雨后的奇肆。“老雨”,指久而不止的淫雨。正是这久泻的大雨引致长河的奔突,给咆哮的怒涛壮声色,也给阻滞在黄河岸边的词人带来了不宁的长夜。“客亭夜久听喧号”,便是这不宁之夜的写实。“客亭”,犹驿亭,是古代迎送官员或宾客的处所。词人因行役来此,不料被连日不止的大雨所阻,不能及时踏上返程。漫漫长夜,他只能在客亭中辗转反侧,谛听河涛的喧腾、怒号,心中充满焦虑与不安。愁人知夜长,这“夜久”的感觉,正是词人为愁绪所扰彻夜难眠的必然反映。“平明两涘渺江皋”句,由夜晚进入早晨,由听涛转为看潮。“平明”,黎明;“两涘(sì)”,两岸;“江皋”,河边高地。旭日初升时分,词人放眼黄河两岸,只见河水漫涨,淹没了河边田野。此处正有《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意境。
过片由远望转而近观,具体展现词人客亭观涨所见。“沙尾没来渔箔短”,写滩边景象。“沙尾”即滩尾,指沙滩的边缘。“渔箔”犹渔沪,为捕鱼用的竹栅。河水猛涨,吞没了岸边沙滩,渔人插在沙滩上捕鱼的渔箔显得更短了。不难想象,奔涌的怒涛冲击河岸,也将大批鱼群挟卷到沙滩的渔箔中,无疑给渔家带来捕获的喜悦。“危樯看处客帆高”,写河中景观。河水滔滔,远来的客船停泊在河中,桅杆耸立,直插天穹。水涨船高,船上的篷帆迎风鼓起,格外引人注目。看来,在这样的天气,河中的客船是难以起锚远航了。结句“斜阳汀草乱青袍”,点明时间的推移,揭示词人内心的情感波涛。“夕阳”二字,提示时间已从夜晚到平明又到傍晚。词人在客亭伫立之久,观涨时间之长,俱在不言之中。夕阳斜照下,河畔小洲的青草逐浪乱翻,仿佛是青色衣袍的襟袖在风中飞舞。黄河岸客亭边,一位身着青袍的官员正举目凝望着黄河风涛,心潮起伏,逐浪高涨。一个“乱”字,一笔三到:既写出怒涛冲击河边汀草,又写出狂风翻卷身上青袍,更写出观涨激起心中情愫。由“老雨”而至“斜阳”,天气已然由雨转晴,词人起航有望,心情的豁然开朗也是不言而喻的。
理解此词的关钥,全在“斜阳汀草乱青袍”一语。“汀草乱青袍”,语出杜甫《渡江》诗:“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词人拈来杜诗成句,决非生硬的蹈袭,而是触景而生的妙合。眼前客亭观涨的景象,与当年老杜诗中的情景何其相似乃尔:同样的风涛阻遏,同样的客船不可渡,同样的汀草乱青袍!情境的巧合,穿越时空的阻隔,将词人的心灵与景仰已久的唐代诗圣杜甫的诗情遥相沟通,他真兴奋不已,急于命笔抒怀,甚至顾不得袭用杜诗的成句了。如果说,老杜的《渡江》流溢出行役难归时对垂纶客悠然闲适的歆羡,那么,词人的这首《浣溪沙》词呈示的似乎主要是一种盼归的焦虑和启程有望的释怀,只是这种情思的流露更显得蕴藉有致:长夜———平明———斜阳,时间的推移暗示词人急切的关注;听老雨怒涛———看斜阳汀草,天气由雨而晴的转换逗露词人心绪由抑郁而开朗的变化。
(吉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