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沁园春(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 陈维崧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沁 园 春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板,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陈维崧


【赏析】

南京钟山南面明孝陵前有一座梅花山。明亡后绝意仕进的遗民画家徐元徕(字渭文)曾作《钟山梅花图》一幅,以寄寓亡国之痛。当时,一批同样怀抱易代之悲的词人纷纷为此画题词;其中,以陈维崧的这首《沁园春》最为人所赞赏。这首词把画中的梅花写得真幻难分,亦真亦幻,使往昔与如今、想象与现实两相错杂,交织成篇,从而抒发世事沧桑、恍如一梦之感。

词的上片极写花之繁盛,而所写花开之地南京也正在兴盛之时,名花与名城适相衬映。起调三句,以“十万”形容花树之众多,以“琼枝”、“银虬”、“玉鲸”比拟劲健的枝干之盘折飞舞、盛开的花朵之雪白一片。四至七句中,以“困不胜烟”、“娇偏怯雨”形容花之风韵,以化自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影落”、“香浮”描写花影与花香,而以“南内”、“西清”为“香浮”、“影落”之地,则把梅花山附近的明故宫也摄入词境,把梅花与明太祖奠都南京的历史相联系,使时间倒流到明代开国之初的极盛时期。后面的“夹岸”三句,更把词境从当时的大内扩大到秦淮河两岸,写其亭台相连、歌板喧天的“乐太平”景象;“十四楼”指明太祖洪武年间南京居官妓的来宾、重译等十四座楼。歇拍“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三句,则进而想象赏梅季节冠盖云集的盛况,使花之繁茂与明初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相映,以表达对前朝的缅怀和眷恋。其曲寄句外之旨,正是作者在《留都见闻录序》中所云“展《东京梦华》之录,抚《清明上河》之图”的故国之思。

词的下片以“如今”两字开端,把时间从过去转换到现在,把人事从兴盛转换到衰亡。换头“潮打空城”及“商女船头月自明”的描写,化用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及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境,暗示南明弘光朝的覆灭。紧承此换头两句,以一“叹”字领起四句,再把词笔从石头城边、秦淮河上推向钟山畔、孝陵前,描写梅花落时、南明亡后钟山、孝陵一带的凄凉景象。四句中的“一夜啼乌,落花有恨”及“流水无声”诸语,似化用李煜《乌夜啼》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及“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句意及词调名;“五陵石马”句,则指钟山麓的孝陵。在此,落花之恨与亡国之恨是合二而一的。

这是一首题画词,而词篇到此还没有点到画卷;下片的后六句就以收到画卷及其作者来结束全词。“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两句,词情极其沉重,词语则十分空灵,写出了展看此图时所生发的人事无常、兴亡一梦的迷茫怳惚之感。而“一幅生绡泪写成”句,则既写作画者构图运笔时之泪和墨下,也可见题画者抚图寻梦时之泪眼模糊。结拍“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三句,推开词笔,而不离画卷,点出画家的遗民身份,及其今后行踪与不仕新朝的操守。

此作的词题中所云“云臣、南耕、京少”,分别为史惟圆、曹亮武、蒋景祁字。三人与徐元徕均为宜兴人,系作者的同乡和挚友,题此图所用词调分别为《望海潮》、《望梅》、《沁园春》,其词语是彼此呼应,其词情是相互交流的。当时赋此图的还有另一些宜兴词人,如作者之弟维岳等。这与其说是一次题画活动,毋宁说是一次集体哀悼明室覆亡的活动。陈廷焯收此作入《词则·放歌集》,赞其“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合周、秦、苏、辛、姜、王为一手”。此赞语中最后提到的“王”,指王沂孙,是《乐府补题》倡和的重要参与者,而维崧等人的这一活动,与《乐府补题》众作者在南宋亡后四次聚会,借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蟹》等题以抒发亡国之恨的活动,其性质是相同的。

(陈邦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