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江城子(感旧) 倪瓒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江 城 子

感 旧

窗前翠影湿芭蕉,雨潇潇,思无聊。梦入故园,山水碧迢迢。

依旧当年行乐地,香径杳,绿苔饶。 沉香火底坐吹箫,忆妖娆,想风标。同步芙蓉,花畔赤阑桥。渔唱一声惊梦觉,无觅处,不堪招。

倪瓒


【赏析】

倪瓒一生没有出仕,而是在战乱的时代中,过着漫游的生活。虽然他想逃避现实,不问世事,但元末动乱多变的社会仍深刻地影响和刺激着他,因而对安逸

figure_0250_0002

元倪瓒《江亭山色图》


【赏析】

恬静生活的追忆与向往,也时时流诸笔端。这首词即通过对往昔故园美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思乡恋旧的惆怅情怀。

词一开篇,即交代作者所处的时间物候及环境背景。在潇潇雨丝连绵不绝的秋天,作者伫立窗前,凝神注视着被雨水冲洗涤荡得翠绿鲜亮的芭蕉,耳畔聆听着杂乱喧嚣的雨打芭蕉声,心烦意乱,百无聊赖。寥寥数语,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人有物,又有情有景,将读者引入一个幽静雅洁而又孤寂难耐的世界。由于“思无聊”,郁闷无处发泄,故很自然地扯出思念亲人、怀想过去的情丝。作者在出神远眺时,那心绪已不知不觉地飞向了魂牵梦绕而远在千里的故乡山水。家乡处在一片“碧”色的环抱中,碧绿色成为连接故乡与居处、梦想与现实的媒介,与眼前作者所处的触目皆绿的环境融为一体。以下“依旧”三句,则以想象之笔记述梦境中的故园景象,深情厚意饱渗其间:当年行乐嬉游的地方依然如故,铺满落花的小径显得那样幽静,唯一有别的就是那过去时常徜徉的小径上如今长满了青绿的苔藓。这里作者巧妙化用唐戴叔伦《游少林寺》诗“石龛苔藓积,香径白云深”和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语意,十分凝炼贴切。上片以景入情,以情入梦,形象地构建出一个秀美静逸的理想王国。入眼的“湿芭蕉”、想象中的“山水碧”、“绿苔饶”,都显示出生机盎然的生命之色,这浓郁的绿意使整个画面显得清润明净,引人神往。

下片继续描写梦境中生活的美妙,以幻想中的极度欢乐抒发现实的相思之苦。在梦境里,作者与自己心爱的人同处一堂,堂内爇起名贵的沉香,香烟缭绕,二人相对坐吹箫,那婉转的乐声随着浓郁的香气四处飘荡。这三句表现作者心爱之人的多才多艺、聪慧娴静,将其不俗的气度,塑造得楚楚动人,饶有风神。“同步芙蓉”二句写作者与心上人携手漫步在荷花盛开、绿意盎然的池塘边,一起在红色栏杆护围的桥边花畔娓娓私语,嬉戏游玩。正当作者沉醉于欢游的快乐之中时,耳畔猛然传来的一声渔歌,将他的美梦惊醒,留下的只是“无觅处,不堪招”的满腹惆怅和更强烈的失望。此处以现实的、清晰的“渔歌一声”作结,既与作者所居环境之静谧澹雅相映成趣,亦正凸现出梦境中“沉香火底坐吹箫”的虚幻、飘渺,甚有余音袅袅、含蓄隽永之效。而这样以音响前后照应的结构,显然脱胎于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歇拍“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与结拍“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数句。

此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就是以飘渺幻梦中的欢景来衬托清醒现实中的哀情。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此外,画面的明润,语调的清雅,情致的真率,心中意与眼中景的融合无间,也使这首词别具神韵,耐人品读。

(孙京荣)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