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采桑子 郑文焯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采 桑 子

凭高满面东风泪,独立江亭。流水歌声,销尽年涯不暂停。

归来自掩香屏卧,残月新莺。梦好须惊,知是伤春第几生!

郑文焯


【赏析】

至少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伤春”之作。大抵人生的悲感,有时固生自空间,更多的却是生自时间。盖空间的远隔可以克服,离者能够复合,去者能够复还;时间的流逝则无法逆转,逝者不可追,断者不可续。所以早在两千年前的孔子,便面对东流的河水悲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理智的哲人尚且如此,何况心灵纤细、脆弱、易感的词人呢!此刻他形单影只,面对“流水歌声”,难以自持,居然泪流满面。这“歌声”是江南少女轻快活泼的采菱歌吗?是从江边秦楼楚馆传出的软绵绵、轻飘飘的情歌吗?反正无论如何,这都令他想到自己“销尽年涯不暂停”。“年涯”即年华。年华,年华,这是一个多么含蕴丰富的字眼!多少隐秘的悲、欢、哀、乐,多少成功、失败、顺遂、挫折,多少亲情、友情、爱情,他的多少单调、沉闷的幕僚生活,都藏掖在年华的“包裹”中。更有甚者,即使这样的“年华”也舍他而去,不可复得。

词人试图逃避这使他伤感的一切,急忙归来躲藏到“香屏”里高“卧”。但这不过是徒劳而已。举目所见的,仍是“残月”;侧耳所闻的,仍是“新莺”;即使在梦中,也无以摆脱“伤春”的纠缠;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宋李清照《一剪梅》)。伤春悲秋,感叹“春花秋月”,其实所伤感的仍然是年华的消逝,因为那一切无非是时间运转的符号与表征罢了。佛家有前生、今生、来生之说,黄庭坚诗云:“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广陵春早》),姜夔词云:“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琵琶仙》)但纵使果真有“三生”吧,恐怕也难消这“伤春”之情。

也许有的读者要问,难道此词的主题仅仅是伤春吗?有没有别的比兴寄托呢?这十分难说,或许有吧。比兴寄托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玩的把戏,常州派的词人们尤其如此。特别是后来又提出什么“有寄托入,无寄托出”,反对“喻有专指”,把词意弄得迷离恍惚,使读者疑神疑鬼。郑文焯的词集是以时间为序编排的,从此词前后可考者推算,它大约作于光绪十八年至二十年之间(1892—1894),当时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作者对清室是有感情的,辛亥革命后他即以遗老自居。那么词中或许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他对清朝大厦将倾的哀感,这从“梦好须惊”句似乎有所透露,否则单纯“伤春”又何“惊”之有!不过这也只是猜测而已。形象大于思想,刻意比兴寄托难免有主题先行之弊,还不如任随读者由作品自身的情景发挥审美联想为好。

(萧华荣)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0: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