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梦 江 南 (其九)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里自欢娱。
柳如是
【赏析】
柳如是作有同调组词共二十首,此为第九首。据考这组词是为当时几社领袖陈子龙而作。柳氏寄身青楼,才艺双绝,与陈子龙感情甚笃,词风亦近,皆具象外之境,富言外之意。细玩此词,可以得之。
词一开始,即饱含多情女子浓浓的哀怨口气。斯人已去,良辰不再,不可避免的事实,让她心绪衰颓。“也”字顿拓,将上下顶针句略作隔断,词情舒缓婵媛,氤氲弥漫,怨叹声口,宛然目前。而且,“人去也”三字,乃此组词前十首共用之发端语。当日十首联唱,“去也”相叠,又是何等气象!反复呼唤,不忍去怀,则其情之专诚之深挚,自不待言。词中“人去”一叠,正是此情难了,此心难已时脱口而出之语;人去有梦,且梦境偏多,也正是离情绕怀,相思苦境的自然表白。本是多情之人,偏作忘情之语,怨慕之意,更显缠绵。淡语传情,得化雪无痕之妙。
“忆昔”两句,是梦醒时分的所思所怨。梦多只因梦短,梦短皆因情袅。相思入梦,梦醒相思,难理难剪的,不都是昔日两情缱绻时的柔情蜜意?或许真的是昔日情感的交流超越了言语的层面,更可能是因为那欢娱的光阴,在绵绵梦境中不断重复,屡屡浮现,故“人去”之后,无新境新语进入梦中,竟至醒来有“多不语”、“更生疏”之感?“偷悔”即暗自后悔:悔未“多语”,实是悔相聚日短、梦境反复;悔今“生疏”,实是悔相去日久、梦境难留。“悔”字之中,满含着爱的难抑、爱的渴求。盖语少皆因梦多,人去有生疏之感亦我心孤寂之故。如此以怨语传痴情,颇耐细品。
最后一句转写梦境之乐,词情又见跳荡。梦能续相思之情,相思导梦境之甜,相思有梦,梦里相思,颠倒反覆,魂牵梦绕,无非是借梦境追忆昔时的欢乐,补足往日的情怀。然而,无论是梦是醒,是乐是悲,斯人已去,全在自个儿安排,杳然无与共享。“自”字痛楚,皆由“欢娱”映衬,以乐词传悲情,较悲语悲情,倍能感人,且有含茹不尽之妙。
词中小令,犹诗中绝句,淡宕蕴藉,风神宛然,方为上品。此词写伤怀恋情,既无娇媚之态,又无衬情之景,乃是至情呈露,全凭情感流淌与起伏变化结撰成篇,且其情感流程又皆不落到实处,于畴昔、今朝、梦幻、现实之中回环往复,言语之外,另有一段缠绵意思缤纷萦绕,空中传恨,令人神驰。我情之真、之深、之挚、之苦,尽在那忽悲忽喜,乍喜还悲的情感变化之中!粉泪柔肠,兰蕙心性,皆在言外,给人回肠荡气之感,洵非明于情、执于情且得其真谛者,不可到此境界。且语言天然浑成,妙有北宋令词之风采神韵。近人陈寅恪赞曰:“此词为二十首中之最佳者,河东君(柳如是号)之才华,于此可窥见一斑也。”(《柳如是别传》)可谓得之。
(罗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