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踏 莎 行
芳草雨干,垂杨烟结,鹃声又过清明节。空梁燕子不归来,梨花零落如残雪。 春事阑珊,春愁重叠,篆烟一缕销金鸭。凭阑寂寂对东风,十年离恨和天说。
叶小纨
【赏析】
叶小纨,字蕙绸,叶纨纨、叶小鸾的同胞姐妹,排行第二,明代唯一的女戏曲家。少女时代,小纨同母亲姐妹曼吟低咏,生活美好。待到当婚论嫁的年龄,厄运接二连三地降落到她们姐妹的头上。小妹、大姐相继去世了,“吴江三叶”,只剩她孤零零的一人!《列朝诗集》谓《鸳鸯梦》杂剧是“伤姐妹而作者”,读这首《踏莎行》,可知也是一篇“伤逝”之作。“芳雪轩”,原是姐姐昭齐(纨纨字)的住处,纨纨有诗集名《芳雪轩遗集》。词人在先姐去世十年的清明之后,来到这儿,追忆往事,悲叹交集,写下了这首词。首句“芳草雨干,垂杨烟结”,由眼前景物写起。春草上的雨水已被东风吹干,垂杨像结缠着一片烟雾一般,绿意迷蒙。“鹃声又过清明节”,不光是景色,杜鹃鸟的呖呖语声,也在提醒人们:清明节已然过去了。清明节,是中国人追悼亡者的节日,何况今年又是先姐十周年忌日,怎不令小纨沉浸于悲悼之中不能自拔。虽然,这十年来,自己的泪水已经哭干,像这眼前芳草上干了的雨珠一样,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如杨柳树那般垂结着一段愁雾。这是姐妹情结,是永远也解不开的心结!“空梁燕子不归来,梨花零落如残雪”,早该是燕子回来的时节了,可屋梁上还是空空如也。那燕子也知情和义,主人的亡逝,一定也会在这些小生灵的心里留下悲伤吧?要不,它们如何就不再回来了呢?梨花倒是年复一年地自开自谢,眼下又是纷纷扬扬零落得一如白雪,只是,永远地失去了那个怜花惜花、吟花葬花的人儿,它们恐怕也是懂得寂寞的吧?上片主要写景,捕捉入词的是特别能反映清明前后的自然景物,同时,又就着“清明”这一岁时节令的民俗含义,在写景中隐含着一缕伤感。
下片转入抒情,以“春事阑珊”四字贯通上下,由景达情,立即推出“春愁重叠”一句,读者们顿时看到了词人的身影:愁容满面的一个弱女子,独自一人来到轩前,焚香点烛,“篆烟一缕销金鸭”,她默默地注视着呈篆书一般形状的香烟,一缕一缕地袅袅飘散,销尽于金鸭香炉之中。默哀完毕,她又慢慢转过身去,扶着栏杆而立,“凭阑寂寂对东风,十年离恨和天说”,词人纵然心中有千言万语要说,也无人可诉。情同手足、亦亲亦友的姐妹都弃世而去,永无见面之日了,虽说事情已过去多年,但词人还是不明白:为何自己的姐姐妹妹都不能享天年?为何越是聪明美貌的女子,她们的命运越悲惨?上苍呵!你把我们生为女性,又不给我们发挥聪明才智、选择人生道路的机会,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你可知道“十年离恨”在我心中的滋味?全词,就在这样的“天问”中结束。
在姐妹中比较起来,小纨的词作稍稍逊色,但这首词感情却是真挚的。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介绍叶小纨姐妹及其母,引了诗人崔信明的“枫落吴江冷”句,他说:“看到‘红叶’二字,不由得便引起一种泠然的感觉。又想到秋风飘拂中的吴江,在清涟柔漪之上,一叶、二叶、三叶,……似诗人苦呕而倾吐的心血,又似思妇伤秋而流零的红泪。”的确,吟读叶氏姐妹的诗词,联系到她们的身世,心情总会格外的沉重。
(翁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