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桂 枝 香
朝霞飞散,正微借清霜,林外烘染。摇落年华,宋玉又生幽怨。
小楼悄悄阑干倚,最浮云、不堪情恋。玉书难寄,海天空阔,梦迷人远。 叹双鬓、年来较短。算病旅中秋,不禁登玩。只见青山,谁见古时人面?乡心渺渺随流水,更不待、商歌魂断。
新愁顿起,半窗暝雨,一声归雁。
王廷相
【赏析】
这是一首伤离怀远的秋词。
上片是写思妇思念游子。“朝霞飞散,正微借清霜,林外烘染”,这三句描写秋景:当美丽的朝霞散去时,看见那经霜后的秋林如丹似火,层林如染。“烘染”一词用得尤为准确而有气象,它所描绘的经霜枫树不是一棵两棵的红,而是大片大片地、如画家笔下泼墨皴染般的、漫山遍野的红,这种大视野的视觉,正是“小楼悄悄阑干倚”时所看到的秋色。如此浓烈的秋天景象和气氛,触发了思妇的感慨:“摇落年华,宋玉又生幽怨。”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故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云:“摇落深知宋玉悲。”在萧瑟的秋天里,思妇感叹青春不再,红颜易老;而游子不归,夫妻难聚,故心生幽怨:在静悄悄的小楼上,我独自倚栏眺望,悔不该把自己的爱情付给那如浮云般不定的游子,以至今天各在一方,书信难寄,现在我只能在梦中去追寻远方的他。这里“悄悄”表现了思妇独处的冷清;“浮云”指游子,李白《送友人》曾有“浮云游子意”之句;“玉书”即书信。这几句以思妇的口吻,将因爱而恨,因别而怨,爱怨交集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下片以游子的口吻抒写其思亲怀乡之情。过片以“叹”一字领起,尤觉感慨良深,饱含酸涩。游子离乡不归,有家难回,其中必有苦衷,但多年漂泊,识尽愁味,又欲说还休。所以游子并不直接抒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曲笔传情的手法,不言其情而言其状。两边鬓发日见疏稀,可知已是久客他乡,且生活亦甚困顿,足以令人想见其内心之苦。“算病旅中秋,不禁登玩”,谓羁旅生活令人健康受损,疾病缠身,纵然是中秋佳节又至,也禁不起登高观览的体力消耗与精神痛苦。含意正与柳永《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相仿佛。“只见青山,不见古时人面”,此处用了唐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之意,意为旅中只见那连绵不断的青山,却看不到古时人说的“人面桃花”。此处用人面桃花来暗喻妻子姣好的脸庞。与上片思妇的“摇落年华”相呼应。游子“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故不禁“乡心渺渺随流水,更不待商歌魂断”,言归心已随着流水流向遥远的家乡,更不用听到那清婉哀伤的商歌就已悲伤不已了。“商”为古五音之一,“商歌”即声情委婉的清商曲。“新愁顿起”,一个“顿”字表现了乡愁来袭之势的迅猛。“半窗暝雨,一声归雁”,最后两句,词人将笔宕开,以景结情,用黄昏的秋雨和归雁的鸣声,把内心的乡愁引至一个广袤的空间,给人留下一个韵味悠长的结尾。
这首词上片写思妇思念游子,下片写游子思乡怀亲,全词采用了类似对唱的形式,很好地表现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词写的虽是爱情与乡情,但意象浑阔,境界高远,不显纤弱窘促,在明词中允为佳作。
(陈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