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柳梢青 孙承宗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柳 梢 青

绛蜡迎寒,银钩催晓,一鹤鸣皋。多少征人,黄华白叶,点缀秋袍。 莫题作赋登高,收拾尽、天风海涛。只要西园,一行飞盖,鸦柳鹦桃。

孙承宗


【赏析】

此词与上一首《柳梢青》一样,亦作于孙承宗赋闲在家时。其主题乃写秋日之感兴,而由情系疆场至放情解脱,则与上一首词同一机杼。

词由秋景起兴。绛红色的蜡烛在燃烧,却抵挡不了阵阵袭来的秋日寒气,银钩般的残月冉冉西沉,似正勾落夜幕催迎黎明。词人所点染的这一派秋景蕴含了他的种种感慨意绪,接下来他以“一鹤鸣皋”概之,这一句兴而兼比,寄慨遥深。“鹤鸣”之典由来已久,《易·中孚》云:“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古人引申其义,称洁身自好的人为鹤鸣之士。《后汉书·杨赐传》载其上书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又《诗经·小雅》有《鹤鸣》篇,中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故《后汉书·杨震传》载其上疏云:“今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于是“鹤鸣”也就有了在野之士希望自己的感叹能上达天听的寓意。词人在此写自己于秋夜耿耿不寐,发为吟唱,如同一鹤鸣皋,实希望自己系怀国事之心能声闻于天子。以下三句则具体披露出他所系念萦怀的心事:前方还有多少将士在驰骋征战,而自己却远离战场,袖手旁观。秋风落叶点缀着将士的战袍,作为一名统帅本应“与子同袍”、“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而今却不能身披战袍驰骋疆场。其不尽之意均在言外。

词的下片却从这种怅恨之情中翻出,发为旷达解脱之语。《韩诗外传》载:“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又《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颂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此处“莫题”云云正是表达绝意仕进之意,故而那种“收拾尽、天风海涛”之类的治国平天下的宏愿也可弃掷一边了。当时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外敌压境,中原板荡,正需要豪杰之士来收拾这一局面,而词人却以“莫题”二字一概扫倒。“只要西园,一行飞盖,鸦柳鹦桃”,结拍化用了秦观的《望海潮》词意:“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西园”往往用来指宴游之所,曹植《公宴》诗云:“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少游之词正是袭用了这些意象。而本词则是借西园的车马交驰、宴饮高会、莺啼燕啭、桃红柳绿传达了作者的解脱之想。全词由秋日感怀最后归结为对春日宴游的期盼,这一心路历程折射出他对国事日非的失望之慨。

这两首《柳梢青》词均力图以山水宴游的放旷之志来消解其忧怀国事之情,其实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词人的报国情怀,颇有辛稼轩之遗韵。稼轩怀着一腔爱国热忱投奔南宋,结果长期赋闲,报国无门。词人与稼轩深有异代同怀之感,故其运用比兴、熔铸典故以抒心中郁结盘旋之情,也与稼轩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宝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