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木兰花慢 龚自珍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木兰花慢

问人天何事,最飘渺,最销沉?算第一难言,断无人觉,且自幽寻。香兰一支恁瘦,问香兰、何苦伴清吟?消受工愁滋味,天长地久愔愔。 兰襟,一丸凉月堕,似他心。有梦诉依依,香传袅袅,眉锁深深。故人碧空有约,待归来、天上理天琴。予梦中受词一卷。读之,一人告予曰:“此天琴谱也。”无奈游仙觉后,碧云垂到而今。

龚自珍


【赏析】

这是一篇因梦抒怀的作品。上片从梦醒后的失落与孤独之感写入。起句设问,劈空落笔,写得突兀而又引人深思。作者的词集中有很多纪梦的作品,这一篇的起句尤其出人意外。盖因这次梦境非同寻常,醒来后仍令他沉迷、神往。他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最有普遍性的问题诉诸读者,借以表达醒来后的特殊的心灵体验。“算第一”三句承“缥缈”作进一步展开。其间的销沉已属难言,至于其缥缈,其真与幻,则更难诉诸言辞,诉诸笔端。在这样的体验中不难看出庄子的思想影响。《庄子·齐物论》云:“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又云:“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在梦与觉之间,真与幻之难辨,觉与非觉之难分,令多少哲人感到困惑。词人感叹其难言,感叹其无人觉,独自冥思苦索。“香兰”句化用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典故,言香兰也因愁而瘦损,更加衬托出伊人的幽怨和消瘦。苦寂袭上心头,惟有香兰相伴、相知,为其分担忧愁。在“伴清吟”的叹惋中,香兰已经成为知音,成为忧患与共的挚友的意象,成为红巾翠袖的象征。在这样的吟咏中,诉尽孤独之感和知音难觅的悲凉。“消受”二句写自己抒发满腹愁肠之时,兰则无言相对,长久相随。

下片写梦中事。“兰襟”三句,“兰襟”谓香洁的衣襟,如班婕妤《捣素赋》“缀半月于兰襟”、元好问《泛舟大明湖》“兰襟郁郁散芳泽”。“凉月”犹言秋月,这句写兰襟上皎洁的圆月留下清影。由衣见人,在词人看来,这兰襟上的凉月就像梦中人的心灵一样冰清玉洁。接下来三句言梦中人的神态。其人将作者视为知己,向他娓娓倾诉。同时,其衣饰之幽香依稀可辨,昭示出其娴静、淡雅的品格。那紧蹙的双眉令人想见其愁绪满怀,在“诉依依”间似乎要说尽平生不得意。这些词句为人们展示出一幅动人的、带有迷濛色彩的画面:一个衣着淡雅、心灵纯洁、仪态娴静而又满腹惆怅的人,与作者互为知音,娓娓倾诉起幽怨。“故人”三句写与梦中人的分别。“碧空有约”即相约重会于碧空,并要在天上共同整理天琴谱,倚声唱和,互为同调。纪梦之作所选取的题材使作品带有一定的朦胧缥缈的色彩,而原注中所讲的“天琴谱”和相约碧空理琴,更使此篇具有了超脱尘俗的情趣。梦中赠词一卷及理琴天上的邀约,表现出少有的琴瑟和谐之情。这正是上片所写的醒来后的孤独和以香兰为友的原因。结句写梦中醒来,邀约在耳,馨香犹存,其人已逝,惟有深深的失落,呆呆地仰望相约的碧空。

这首词意境朦胧,情致婉转,颇有一唱三叹的余韵。上片的香兰与下片的梦中人相互呼应,结体谨严,风神独具。

(许志刚)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20: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