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西河(金陵怀古次美成韵) 彭孙贻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西 河

金陵怀古次美成韵

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 白门外,枯杙倚,楼船朽橛难系。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 卖花声过春满市,闹红楼、烟月千里。春色岂关人世。任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衔入临春故宫里。

彭孙贻


【赏析】

彭孙贻的诗词作品中多故国之思,这首《西河》,是他为怀念故国而作的词章之一。

“金陵”,南京的古称,历史上曾经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明初朱元璋和南明弘光朝也以此为都。“美成”,周邦彦字。在周邦彦《片玉词》中,《西河·金陵怀古》隐括唐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而成,是词史上怀古词名作。作者这首次韵词,是用美成的原韵。

全词分三叠,起笔以“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直入本题。相传诸葛亮动员孙权抗拒曹操,曾对孙权说:“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故“龙虎地”即指金陵。“繁华六代犹记”句,以“犹记”引起下文。繁华六代的金陵,留下了不少兴亡的遗迹。“金陵帝王州,江南佳丽地。”在南齐谢朓的诗中,就曾歌咏过。以后历代诗家词人,咏吟金陵之作,不知凡几,故以“犹记”一词带过,那么,现今金陵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作者没有写台城、明故宫、莫愁湖、玄武湖、乌衣巷等处人们熟知之地,而以“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惊起”两句,向人们展示白鹭洲的情景。白鹭洲在金陵城东南,是城内胜地之一。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曾留下“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名句。洲渚中多莲花,如今是“红衣落尽”,只有洲前的一双白鹭还在嬉戏,蓦地又背向游人飞起。(“红衣”句化用唐赵嘏《长安秋望》“红衣落尽渚莲愁”句意。)暗示经过弘光朝兵燹之后,这里已是一片萧条景象,枯荷败柳,白鹭低飞,满是秋意了。接着以“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天际”,表明源出溧水东芦山的秦淮河,流入金陵城内,形成秦淮胜区,又北入长江,东流入海。经过历代兴亡,现今依然日夜奔流。它流去了六代的繁华,也曾引起无数诗人的感叹。那天际的长江,就像一条白色的练带,轻挂在美丽的原野上。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江天一望无际的景色,依然如故,不因时代的兴衰而有所改变。然而,江山未改,人事全非,对作者来说,却是感触良深的了。以上是词的第一叠,是从自然景色着笔。

第二叠,作者从人事的变迁,选取三处足以称南京不堪回首的事例,进行咏叹。先写白门的现况:“白门外,枯杙倚,楼船朽橛难系。”“白门”本为南朝宋建康城的西门,西方属金,金气白,故称白门。后世因以白门为金陵之代称。白门之外,本来是碧树成荫、风光绮丽之区,如今但剩有枯枝断桩,便有楼船也难以维系了。“杙”(yì),小木桩。接着写石头城:“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石头城”,也称石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北清凉山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孙权以金陵地徙治秣陵,改名石头。这里因山为城,因江为池,形势险固。(按:后世诗文词中金陵、秣陵、建业、建康、石城、白下、石头城,皆曾用为南京的代称。)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就是咏的石头城。如今呢?石头城也荒圮了,只有燕子还在这一片故垒上含泥,来经营它们的巢穴。真是“双燕不知人世改,飞来犹恋旧时巢”,岂不令人惋叹。不宁惟是,那秦淮河边的倡女,深夜依然还在传唱《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陈后主所制的乐曲。)重吟唐杜牧《夜泊秦淮》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令人横生多少感慨。这“清商”哀曲(《玉树后庭花》属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不知送走了几个王朝,至今却还飘荡在秦淮呜咽的流水之上。南明弘光的政权,也在这靡靡的音乐声中夭折了。“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李商隐《咏史》),诗人不幸而言中了。

词的第三叠,词人着重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金陵劫后的情况,以寄寓怀念故国之情。经过乙酉(1645)五月南明弘光王朝的倾覆,一转眼间,金陵在表面上又呈现出歌舞太平的情景。在盛春时节,卖花人叫卖的声音,又响在街坊和曲巷之中,它告诉人们,这又是一个春天,梦也似的春天,呼唤着闹红深处的沉睡的朱楼。到了夜间,依然是烟月千里,助人清兴;动人的春色,依旧陶醉着达官新贵,俊女妖姬。殊不知河山易帜,人事全非。“烟月不知人世改,夜阑犹照深宫”(五代鹿虔扆《临江仙》),对于经受亡国哀痛的作者来说,真乃不堪回首。故地重来,怎能不痛彻五中?当年的南明,并非事不可为,无奈权奸马士英、阮大铖之流,专门排除异己,而弘光帝但知选美征歌,荒淫失政,导致四镇离心,左师东下,扬州不守,天堑难凭,金陵瓦解。大好河山,平白地断送在奸人之手。一系列的往事,交织在作者胸臆之中。故而“春色岂关人世”这句,表现出作者深沉的感慨。

最后,作者以“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衔入临春故宫里”三句作结,倾吐内心深哀巨痛,一唱三叹,发人深省。“野棠”,俗名棠梨。相传唐玄宗当年曾在京城的梨园,培训乐队。后来临幸华清宫,也想在此处广栽梨树,但梨树必须由棠梨嫁接,方能开花结子。棠梨栽后,未及用来嫁接而安史之乱起,这些准备用于嫁接的母本,再也无人管理,成为无主之棠。作者用此句暗寓弘光践位南京,也曾培训乐队,但不到一年,清兵渡江南明覆国,宫中花木,皆成为无主之物,棠梨也只有自开自落了。“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李洞《绣岭宫词》所咏,移咏明故宫,也竟完全适合了。“流莺成对,衔入临春故宫里”两句是说:成对的流莺,似乎也有伤春之意,它们衔着落花,竟飞到临春故宫里去了。这两句作者是化用前人诗句“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雍陶《天津桥春望》)。“临春”,本是陈后主在南京营建的楼阁,与结绮、望仙合称三阁,华丽无比,陈亡,毁于兵火。这里以临春故宫代指明故宫,流莺衔着落花飞入故宫,示故宫已荒废,岑寂无人。明亡,故宫成为游人凭吊之区了。

全词以伤今为主,题目虽然是“金陵怀古”,但用以怀古的,只有“繁华六代犹记”一句,“犹记”以下,皆写明亡以后金陵近况。这是此词的特点之一。其次,作者在词中,也化用了前人不少诗句,其目的也在于借古伤今。词中所写的时令,以秋景开始,而第三叠则写春事,有如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先从春景着笔,下半阕却写荒烟衰草、乱鸦斜日之秋景,时令跨度较大。既不同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之但写春事,又不同于王安石《桂枝香》之“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之写秋景。这是特点之二。特点之三,是作者所写诸事,皆是亲身所见所闻,古事的引用,在词中只起对比作用。所以金陵怀古的词作,尽管前人已有不少传诵的名篇,但作者此词仍能拔帜于前人佳作之外,自成一家,这殊非易事。 (马祖熙)

(马祖熙)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