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暗 香
春才几日,早数枝开遍,笑他红白。仙径曾逢,萼绿华来记相识。修竹天寒翠倚,翻认了、暗侵苔色。纵一片、月底难寻,微晕怎消得! 脉脉,清露湿。便静掩帘衣,夜香难隔。吴根旧宅,篱角无言照溪侧。只有楼边易坠,又何处、短亭风笛?归路杳,但梦绕、铜坑断碧。
李良年
【赏析】
南宋词人姜夔因爱赏宋初诗人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夜黄昏”(《山园小梅》)的咏梅佳句,遂以“疏影”、“暗香”为其自度曲咏梅词之调名,由于此二曲写得精妙绝伦,令人激赏不已,因而引起不少后来者的追步效仿。李良年的这首《暗香》即是众多效仿词中之一首。此词能抓住绿萼梅的神韵及有关典故进行吟咏,轻灵之中时露峻峭,自有其可观处。
词的上片描写了绿萼梅的超凡品性,并为其受冷落而鸣不平。起笔“春才几日”两句,点出了绿萼梅开放的时间:早春。其中“才”、“早”二字,尽显寒梅凌霜报早春的特性。“早”正是绿萼梅超凡品性的一个方面。接着的“笑他红白”三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和典故,点出了绿萼梅超凡品性的另一个方面:笑傲群芳,与超凡脱俗的仙女有来往。“萼绿华”,传说中的仙女名字,宋范成大在《梅谱》中介绍绿萼梅时说:“凡梅花跗蒂皆绛紫色,惟此纯绿,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绿华。”作者运用这一富于神话色彩的典故,将绿萼梅与仙女融在一起,表现出这种梅花的清高不凡。正因为绿萼梅非凡花可比,所以不免显得几分孤独寂寞,于是引出了“修竹天寒翠倚,翻认了、暗侵苔色”的际遇。这前一句隐含了杜甫《佳人》诗的典故。杜诗云:“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刻画出一位高洁孤傲的佳人形象;姜夔《疏影》一词亦引用这一典故,以杜甫笔下的佳人形象来隐喻梅花高洁孤傲的品性。但后一句则笔锋陡转,说明了绿萼梅虽有着清高孤傲的品性,却不被常人所识,反被认为是梅树上的苍苔。其固有的资质与现实中的际遇反差是何等悬殊。后面“纵一片、月底难寻”两句,表面上看是埋怨那些将绿萼梅错当青苔的人,实际上则是斥责那些漠视贤才的当权者。
下片借咏叹绿萼梅的品格,抒写作者内心的幽情。“脉脉,清露湿”二句,顺承上片词意,继续写绿萼梅受冷落的情状,而绿萼梅虽受冷落却默默独立于春雨中,更显示它那虽有美好资质却不张扬的品质。紧接着的“便静掩帘衣,夜香难隔”,词意又一转,写出了绿萼梅无法被遮掩的品质,这种默默无闻、独放幽香的品格,与身处江湖而才华横溢的词人是何等相似。在这里,咏梅亦是自咏,叹梅亦是自叹。后面的吟咏,则是把咏梅与抒情融为一体了。“吴根旧宅,篱角无言照溪侧”,点出绿萼梅的生长环境:旧宅的篱角溪畔,透露出几分冷寂,这也是对上片所作的补充。“吴根”,原指吴国故土的边陲,词中泛指江浙一带,作者为浙江秀水人,“吴根旧宅”当指其故居。因而,通过对绿萼梅生长环境的补写,很自然地把人与梅结合到一起。“只有”二句,在写出了旧宅破败身处艰难的同时,也写出了对绿萼梅的不尽留恋。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诗云:“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此处的“短亭风笛”乃化用郑谷诗意。词人家贫,曾有几度离乡为生活奔波的经历,这使他深感知己难遇,视孤傲清高的绿萼梅为知己,也就成了自然之事。结拍“归路杳,但梦绕、铜坑断碧”,其中的“铜坑断碧”指开采铜矿的坑穴中破碎的石绿(孔雀石),绿萼梅是纯绿的,石绿也是绿色的,远在他乡的词人回乡路杳,连梦见心中知己绿萼梅都不可得,只好寄梦于同色的“铜坑断碧”。这样的结尾,看似清空,实则极为凄切。
全词赞梅、叹梅、怜梅而自怜,在咏梅的同时融入自身遭际,有几分清高孤傲,更有几分孤寂无奈。此词咏梅,重在表现梅的神韵,与当时浙西派词人咏物词以穷形尽相为旨归不甚相同,由此也可见出作为“浙西六家”之一的李良年在创作上所显出的独特个性。
(龙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