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虞美人(无聊) 陈维崧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虞 美 人

无 聊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陈维崧


【赏析】

陈维崧出身于崇尚民族气节、富有正义感的书香世家。少时才华出众,扬名于时,被誉为“江左凤凰”。他亲身经历了明末清初民族斗争异常激烈、统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尖锐复杂的时局,入清后又遭父丧,家道中落,客游四方,因而对清王朝十分不满。特别是清兵自入关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平定三藩之乱这四十年间,全力推行武力进攻政策,残酷镇压各地反清武装斗争,大量残杀敢于抗清的各族民众,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词人对此甚为厌恶和反感,内心充满了激愤和郁闷。这首词便是抒发这种反战情绪的。词题《无聊》,似用全词的起首二字,实际上是有意采取隐晦曲折的写法,以免招致文字狱。同时,“无聊”一词含义也颇丰富,可以表达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烦闷、厌恶等情绪。汉王逸《九思·逢尤》云:“心烦愤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本词的题意与此相近。

词的上片写无聊捻花,引发愁思。前两句“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以“无聊”二字开篇,点出了心中因某种原因而招致的忧闷惆怅的情绪。“笑捻花枝”,似乎悠闲清雅,但联系全词看,此“笑”只能是一种不得已的苦笑;“捻花枝”,只是一种典型的因愁思而百无聊赖的情态,正如冯延巳的名作《谒金门》所云:“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人因烦闷无聊而手捻花枝,眼见鲜花渐化为点点落红,于是联想到“杜鹃啼血”的典故。传说杜鹃鸟一名子规,是古蜀国君主望帝杜宇的魂魄所化,暮春苦啼,滴血渍草木,后人遂借以表达悲苦的情愫。“处处”二字,强调了到处、遍地;一个“说”字挑明了词人是在评说。将“说”与“处处鹃啼血”联系起来看,词人是在痛伤神州广阔的大地上,到处都在流血,遍地弥漫着悲哀之气。后两句转向具体的地域“秦关蜀栈”。“秦关”,指陕西秦中一带的关隘;“蜀栈”,指由秦通向蜀地的栈道。这一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祸不息,流血涂野。词人点明这样的“战场”不仅仅是一般的泛指,而且是针对当时现实的特指。这首词作于词人的晚年,约五十二岁前后。史载,康熙十三年(1674)底,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于上年因撤藩而起兵反清的平西王吴三桂,次年克陕、甘诸地。而当时蜀地则为吴三桂所占六省之一。清廷于是调遣大军前去镇压。词人出于民族气节及对自身遭遇的不满,自然反对清兵的武力镇压。同时,联想到清兵入关以来残酷的军事进攻,耳闻目睹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心中更充满了对战争的厌恶。当然,词人是在写作要眇宜修、声情并美的词;另外出于政情也不便直言,于是以对花说话的口气,希望“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借惜花的口吻来抒发反战的情思,可谓用心良苦,含蕴至深。

下片写登高添愁,渴求太平。过片两句“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从登楼写起,一个“添”字将下片与上片紧紧绾连,进一步抒写心中的“愁绪”。词人怀着悲苦的心境登上高楼,极目远望,亦无法看到心中惦记着的“秦关蜀栈”,只有满目的山川。从故国之思来说,这种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景象,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哀愁。当想到秦蜀一带的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又要遭殃,不禁寄语东风:“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企望东风有灵,不要去吹摇“秦关蜀栈”清兵的军旗,助纣为虐,而应吹动江水,将西边如雪的鲥鱼纷纷吹来江东,为百姓的和平生活尽力。这也是寄托的手法,词人借此表达对秦蜀人民的关切与忧思,对清廷武力镇压政策的不满与反对,对消弭战乱、天下太平的渴望与企求。这样,上下片反复言之,主题明确而手法曲折,感情激烈而措词委婉,显示了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高度统一。

(张涤云)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22: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