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元明清词:

 

词条 虞美人(咏镜) 陈子龙
释义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虞 美 人

咏 镜

碧阑囊锦妆台晓,泠泠相对早。剪来方尺小清波,容得许多憔悴暗消磨。 海棠一夜轻红倦,何事从教看?数行珠泪倩他流,莫道无情却会替人愁。

陈子龙


【赏析】

明末名士陈子龙,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在名世文章中,其词尤为人称道,被评家推为有明一代之冠。在他一部分风流婉约的词作中,潜藏一段旖旎绸缪之情,即他与名妓柳如是颇具悲剧色彩的恋情。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论及《虞美人·咏镜》曰:“卧子(子龙字)此词后半阕尤妙。此镜必为河东君(柳如是)之物无疑,否则卧子词中语意不如是也。”这一提示,对领略词旨甚为紧要。

据考,陈子龙和柳如是从相识、相亲到别离,约在明崇祯五年到崇祯八年(1632—1635),前后四年左右。崇祯八年春季至初夏,两人于松江徐致远南园之别墅“南楼”,有一段短暂的同居生活。随之便由于种种难明之因,无奈分离。卧子和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原韵的《满庭芳·送别》,被视为其于崇祯八年初夏“送别”柳氏之作。此阕《虞美人》,写作时间不可考。然若认可陈氏之论,那么,依照“睹物怀人”之常情,则此词当作于分离之初,由物及人,追怀两人在将离未离之时的愁怨不忍之情。以镜中见人,借镜写人,构思婉曲,深情绵邈,是此篇的显著特色。

“碧阑囊锦妆台晓,泠泠相对早”,词中人长夜无眠,早起对镜,只见一夜暗消磨,玉容独憔悴。开篇由人及镜,镜中显人,“泠泠相对”,气氛沉郁,而断肠心情,亦见于言外。“泠泠相对”的心情与“碧阑囊锦”的妆台形成对照;“泠泠”一语,又既为全篇定了情感基调,也使整篇涂上了一层幽怨清冷的色彩。以水喻镜,词家惯技。宋欧阳修《渔家傲》之“雨势断来风色定,秋水静,仙郎彩女临鸾镜”以明静的秋水,喻仙郎彩女并照的鸾镜;此词之“剪来方尺小清波”,着一“剪”字,举重若轻,着一“小”字,可爱可怜。以“清波”接续“泠泠相对”,更是情境浑然相契,所谓黯然之热肠人对明净之清凉镜。而“消磨”云云,语义双关,既切相思“憔悴”之人,亦因铜镜须磨治精细始堪映照形容,复切“咏镜”之题,亦妙。

过片“海棠一夜轻红倦”,明写窗外景,暗喻房中人,且有承上启下之意。而“海棠”“红倦”,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之“海棠红瘦”,悄然无迹;着一“轻”字,则平添一份惜花情、怜人意。陈寅恪指出:“卧子此词,后半阕尤妙。”何以见得?且看下文:“何事从教看?数行珠泪倩他流,莫道无情却会替人愁。”字字咏镜,语语写人,泪在镜中流,镜替离人愁。以移情手法,写物我情契。结拍“莫道无情却会替人愁”造语新奇,自成佳境,兼用拟人手法与类比联想,虚虚实实,物我情融,比之其《青玉案·春暮》之“华年一掷随流水,留不住,人千里,此际断肠谁可比”之直写其情,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的。陈卧子《王介人诗余序》论词之胜境曰:“盖以沉至之思,而出之必浅近,使读之者骤遇如在耳目之表,久诵而得沉永之趣。”移评此词,真适如其境。没有刻骨铭心的沉挚之情,也难创流连不尽的咏物之境。

(陈文忠)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4029条元明清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元明清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3: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