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菩 萨 蛮
梁间双燕呢喃语,想曾知得春归处。问著不应人,芹泥香正匀。 翠阴庭院悄,手摘青梅小。天气恰清和,越衫犹薄罗。
张之翰
【赏析】
张之翰,生于河北邯郸,其词也有古赵之风,写得清逸豪俊,即如写景言情的婉约小令,也不失清爽之气,由这首《菩萨蛮》可窥其一斑。作品摹写暮春景事,上片咏燕,下片写人,生动地展现了晚春时节的繁丽之景和作者惜春之情。词中借用前人词境、词句,巧加融合,推陈出新,毫无斧凿之痕而一如己出,足见作者的艺术功力的深厚。
提及春天,人们总忘不了那可爱的燕子。宋史达祖那首咏燕词《双双燕》是有名的,其词写春天一双燕子飞了回来,“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张之翰在这里借用梅溪词境,也以“梁间双燕”来写春归之事。宋黄庭坚《清平乐》写春归之事,句云:“若有人知春归处,唤取归来同住。”又云:“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张之翰在此十分巧妙地将山谷词意与梅溪词境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境界。他设想那“呢喃”私语的双燕应该知道春天哪里去了,于是向他们询问,可是他们并不答应,因为他们正忙着用散发着芳香的“芹泥”筑巢呢。“芹泥”句也本于史氏《双双燕》“芳径,芹泥雨润”。芹泥,河边种芹菜的湿润泥土,燕子爱用它筑巢。因为软润的芹泥是春天的特有之物,所以古人便想象燕子以此筑巢是在留恋春天的气息。作品落笔于“燕”,但透露出来的是“人”对春日的眷恋和这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遗憾。
下片四句转笔直接写这暮春时节的“人”事。首句写景以衬托人的心绪,“翠阴”表树叶茂盛,见春色已老;“悄”字示庭院静谧,又照应上片燕“不应人”之意,显然这悄然无言中所包含的是春归不知处的失望。“手摘青梅小”句则是以动作表现人的心境。青梅已出而尚“小”,这也是暮春特有之事,古人有此时摘青梅煮酒的习俗,如宋晏殊《诉衷情》词云:“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此词写“手摘青梅”,即暗示主人公欲煮酒而饮,以摆脱惆怅的心绪。末二句以天气反衬人的感觉。“越衫”,越地(今江浙一带)产的布做成的衣衫,越布在古代被认为是质地佳美的上等衣料,故越衫常用来代指质地上乘的好衣服。“薄罗”,指稀疏的罗纱做成的衣服。此二句大意谓:风清日暖的天气里,穿着上好的衣衫却仍感到它稀疏单薄。这里的言外之意很清楚,尽管天气“清和”,衣著“越衫”,但春色阑珊而引起的惆怅与憾恨却使内心仍感到阵阵的凉意,其惜春之意由此而毕出矣。
(赵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