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秋闺思二首 张仲素
释义

秋闺思二首

张仲素

碧窗斜月[1]蔼深晖,愁听寒螀[2]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注〕[1]碧窗斜月:一作“碧窗斜日”。联系全篇来看,似以“月”字为佳。 [2]螀(jiāng蝉类。寒螀,寒蝉。

第一首诗首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是倒装写法。

她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境界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

刚才在梦里,不是分明地见到关塞了么?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心头一喜,快,赶上前去吧!可是,到良人所驻防的金微山迷失了方向,连路也找不着了。一急,就此醒来。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写出了她的一片痴情。

第二首写思妇心潮起伏,一夜不眠。她看到夜静无云,她听到鸿声断续。鸿雁,向来被认为是替人捎带书信的,因此,她便由鸿声而想到要邮寄征衣。但寄到哪儿去呢?本想寄到遥远的居延城(在今新疆),谁想到,如今那儿又在移军。怎么办?真叫人愁绪万般,坐卧不宁。

初、盛唐时,国力强盛,诗歌里洋溢着高昂、乐观情调。中唐诗的基调开始转为低沉了。就这两首诗而论,从闺中思妇的悲愁惶惑里,使人看出了边关动乱不宁的影子。

从风格方面来看,盛唐气象,往往贵在雄浑,一气呵成。而中晚唐作品则讲究用意用笔的曲折,以耐人寻味见长。像这二首中,“梦里”句是一折,“不知”句又是一折,如此回环曲折,方将思妇的心情极细致地表达出来。“居延城外”句亦是曲折的写法,出于读者意料之外,特别是加深了主题,丰富了内涵。

二首均有声有色,有情景交融之妙。用字亦有讲究。如用一“蔼”字,表现月光深暗,创造氛围。用一“静”字,显示夜空的冷寂,并衬托出下面的“鸿声”清晰,女主人公则惟闻此声,勾起天寒欲寄征衣的满腔心事。

(钱仲联 徐永端)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1257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2: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