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阮郎归(有怀北游) 张炎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阮郎归

张炎

有怀北游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九月,张炎应元朝廷的征召,与好友曾心传(遇)、沈尧道(钦)一起由杭州起驿入京(大都),为元宫廷缮写金字藏经,至次年春天返杭,张炎在京大约半年时间。这就是词题中所说的“北游”。这次“北游”,给词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他离开京都后很长时间,还念念不忘这段生活,写下了《甘州》(记玉关)、《长亭怨》(记横笛)、《解连环》(楚江空晚)等优秀词章。这首《阮郎归》就是他在离京二十年之后写的追怀他那次京都生活的小词。

在这首词中,张炎所追怀的,是给他印象极深的两组生活画面:一是至元二十八年寒食节他在大都所看到的游女如云的活动场面。这就是词的上片内容。在这片中,词人抓住了清明寒食这个特定节令中的特定场景,以正面层层描述的手法,从视觉、听觉、感受等方面,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艳游盛况。前三句,层层胪列,铺排景象:“钿车”,饰以金花的轻便小车,女郎所乘;“骄马”,骏马,多为士子所乘;一个“锦”字,道出了车马的豪华;“相连”二字则表现了车马之多,前后接连,络绎不绝。起句写士女欢游,场面较大,气象豪华而热烈。次句用“香尘”“管弦”进一步描绘游乐活动之盛,同时也进一步渲染了豪华、热闹的气氛。对于清明寒食节的这种艳游,张炎在大都时曾写过《庆春宫》词,其序有“都下寒食,游人甚盛,水边花外,多丽环集”诸语,并说这种情况“亦京洛旧事也”。“京洛旧事”,盖指宋时风俗。对此,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有过详细记载,他说清明寒食,都人郊游,禁中车马是“金装绀幰,锦额珠帘”,民间轿子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携觞作乐,抵暮而归。这种情况至元代仍延续不衰,张炎词中的描述,完全是当时的生活真实。“瞥然”,迅疾貌,转瞬间一闪而过;“水秋千”,本来是指在秋千架上翻筋斗跳水的游戏,《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条:“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是一种“水戏”。在大都,清明寒食跳水,显然为气候所不许,这里或泛指秋千。北方旧俗,寒食节以秋千为戏,以习轻趫。又《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筑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玄宗)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王维寒食诗有“秋千竞出垂杨里”句,张炎《庆春宫》词也有“罥索飞仙”的描述,可见荡秋千也是清明寒食时的特定景物之一。——钿车、骄马、香尘、管弦和飞动的水秋千,组成了一幅“清明寒食天”的宏观景象图。

词的下片写的是词人所追怀的另一组生活画面,也是他所追怀的中心内容:他在大都与一位女郎的一段缠绵生活。下片能够表现这种关系的关键句子是“莺房几醉眠”。“莺房”是指女子住的房间,“莺房几醉眠”,可见词人与这“莺房”的女主人关系匪浅。“花”“柳”两句,写了当时的春景实况,但在这里也未尝不是这种依恋关系的象征,“贴贴”“悬悬”两叠词,也正表现了这种关系的缠绵。“醉中不信有啼鹃”,则进一步写出了词人与那女郎的相互依恋。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啼鹃”是悲苦的象征,有杜鹃啼血之说;同时又是离别的象征,《荆楚岁时记》说,杜鹃初啼,先闻者主别离。“不信有啼鹃”,即不相信与那女郎会有离别悲苦之事,看来张炎本来是不打算离开她的,可是事与愿违,终于还是离开了她,回到了南方,而将深沉的思念留在了京都,以至于在二十年后还写词追怀,当时张炎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见其眷念之深。由“醉中不信有啼鹃”到“江南二十年”,两句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转折与跌宕:在时间上,是二十年之差;在内涵上,前者是美好的欢聚,后者则包含了多少离别之苦。在词的结构上,最后一句是交代作词的时间,扣题“有怀北游”,明确告诉读者他所写的是二十年前的旧事。

张炎在大都,曾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过去的老相识、杭州歌女沈梅娇,有《国香》词记其事,其词序说:“沈梅娇,杭妓也,忽于京都见之。把酒相劳苦,犹能歌周清真《意难忘》《台城路》二曲,因嘱余记其事。词成,以罗帕书之。”沈梅娇是宋亡后流落大都的,与张炎共同经历了国亡家破之苦。他乡遇故知,自然别有一番绸缪,故词中在“相看两流落,掩面凝羞,怕说当时”之后,又有“丁香枝上,几度款语深期。拜了花梢淡月,最难忘、弄影牵衣。无端动人处,过了黄昏,犹道休归”等语,这与《阮郎归》中的“莺房几醉眠”如出一辙。可见《阮郎归》中,词人所追怀的女郎,很可能就是沈梅娇。

这首纪游小词是用回忆的笔调写成的。词人在追怀大都的艳游旧事的时候,那些充满着异样光彩的生活片段,像“过电影”似的在脑海中闪闪而过。这首词就是用那些一个接一个的生活镜头连缀而成的,而且把那些生活镜头描画得很美,车是“钿车”,马是“骄马”,尘是“香尘”,飞动的秋千,“贴贴”的花,“悬悬”的柳,等等。显然这是一种美的回忆,从中表现了词人对那段美好生活的如醉如痴的留恋之情。张炎本来不是一个甘于沉沦的消极词人。为了在词中更好地表现那段生活,他妥善地选择了《阮郎归》这个调子(此调在张炎三百首词中仅此一见)。这个调子的特点是:一,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可见它几乎句句入韵,而且全是平韵;二,它的字句分配也比较整齐,全词几乎是用七、五字句相间组成的,仅于过片处略作变化。这两个特点统一在同一个词调中,给这词调形成了一种优美的“节奏流”。这种节奏流正是作者表现回忆性、连缀性的美好生活内容所必需的。内容和形式,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统一。张炎晓畅音律,精于选调,于此可见一斑。

(邱鸣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0: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