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阮郎归 无名氏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 ① 劫:围棋术语。亦称“打劫”、“劫争”。为棋局上紧迫的着数。《水经注·淮水》:“局上有劫亦甚急。”

此词见宋曾慥《乐府雅词拾遗》,撰人不详。

落花,春愁,是唐宋词中常写的题材。因为花象征着青春年华,也象征着美好事物,一旦遭受风吹雨打,容易引起人们的怜悯和哀愁,对旧时代的女性来说,尤为如此。如温庭筠《菩萨蛮》词“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时节欲黄昏,无聊独掩门”,朱淑真《谒金门》词“十二阑干倚遍,愁来天不管。……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都写女性因见落花而引起的惆怅,与此词大致相似。然此词亦有自己的特点,辞旨清婉凄楚,读之回肠荡气,有一股感人的艺术力量。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绕残枝”,“绕”字尤为新警,不仅写出了雨之连绵不断,无休无止;而且也写出了这雨对残枝之纠缠不已。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两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一层暮色。“小池寒绿欲生漪”一句,极为凝练,集中地反映了这种情绪。“小”字写池塘的面积,“寒”字写池塘的温度,“绿”字(一本作“渌”,清澈也)写池塘的颜色,“漪”字写池塘的动态,形象鲜明,含义深邃,一腔悲哀之情,似乎倾注池中。目睹小池涟漪,抒情主人公的心房在颤抖。其艺术技巧之高,令人惊叹。

下半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落花归燕,俱是抚景伤情之语”(明李攀龙语,见《草堂诗余隽》卷二)。所谓“抚景伤情”,实亦带有见物怀人之意。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真说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是说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宋词中通过双眉的变化写内心感情的名句很多,如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句字数比它们少,然五字之中,四层转折:一是有愁,二是讳愁,三是眉间露愁,四是徒嗟无奈,愈转愈深,似见肺腑。卓人月说:“‘讳愁’五字,不知费多少安顿!”(《古今词统》卷六)确为有识之见。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闷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借以移情。可是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整顿着残棋”,语意双关,并与前面的“残枝”相呼应,使愁闷气氛纵贯全篇。“沉吟”二字,则绘出着棋时的神情,妙有含蓄。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因此杨慎评曰:“‘翻身’二句,愁人之致,极宛极真。此等情景,匪夷所思。”(杨慎批《草堂诗余》)

(徐 桦)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