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夜半乐 柳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夜半乐

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 ① 樵风:指顺风。《嘉泰会稽志》:“会稽县:樵风泾,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旧经云:‘汉郑弘少时采薪,得一遗箭,顷之,有人觅箭,问弘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答曰:尝患若耶溪载薪为难,愿朝南风,暮北风。后果然。世号樵风。'”

柳永词“工于羁旅行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乐章集》解题),“善于叙事”(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夜半乐》之值得重视,正因为它体现了柳词的这一基本特色。

全词分为三叠。第一叠叙述舟行的经历,第二叠描写舟中的见闻,都是写景;第三叠发抒感慨,是写情。首叠中的“越溪”,特指会稽县南之若耶溪,非泛指越地的河流。“万壑千岩”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晋人顾恺之称赞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山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可知此词是柳永浪迹浙江时的作品。

第一叠首句点明时令,交代出发时的天气。“冻云”句说明已届初冬,天公似在酿雪,显得天色黯淡。“扁舟”二句拍到自身,以“黯淡”的背景,反衬自己乘一叶扁舟驶离江渚时极高的兴致。“乘兴”二字是首叠的主眼,从“离江渚”开始,直到“过南浦”,词人一直保持着饱满的游兴。“渡万壑”二句,概括交代了很长的一段路程,给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感觉。如果再联想到“竞秀”、“争流”的山川美景,词人心情的愉悦是不难想见的。“怒涛”四句,写扁舟继续前行时的所见所闻。此时已从万壑千岩的深处出来,到了比较热闹的开阔江面上,浪头渐小,吹起顺风,听见商人旅客呼唤开船,船只高高地扯起了风帆。“片帆高举”是写实,也可想象出词人在顺风扬帆时独立船头、怡然自乐的情状。“泛画鹢”的“鹢”,是一种水鸟,古代常画鹢于船头,这里以“画鹢”代指舟船。“翩翩”,轻快的样子。“南浦”,南岸的水边。“翩翩”遥应“乘兴”,既写舟行的轻快,也是心情轻快的写照。

第二叠写见闻,时间是在“过南浦”以后,“残日下”逗出已届傍晚。地点从溪山深处转到了南浦以下的江村。词人乘兴扬帆翩翩而行,饶有兴味地观赏着展现在眼前的风光,故过片即以“望中”二字领起。“望中”三句写岸上,是远景:高挑的酒帘在风中闪动,烟霭朦胧中隐约可见有一处村落,其间点缀着几排霜树。“残日”句仍是远景,但转写江中:渔人用木棒敲击船舷的声音把词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发现在残日映照的江面上,渔人在鸣榔归去。以下转为中近景。浅水滩头,芰荷零落;临水岸边,杨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透过掩映的柳枝,看得见岸边一小群一小群浣纱归来的女子。“浣纱游女”是词人描写的重点,他用工笔细描了她们“避行客、含羞笑相语”的神情举止。本来,词人游目骋怀,漫不经心,只有登山临水的雅兴,而无羁旅行役的感慨。但眼前的三三两两浣纱游女,触动并唤醒了沉埋在心底的感情,使他想起了天各一方的亲人,一种失落感在心头油然升起。由触目而惊心,词人的感情汪洋中,瞬息之间掀起狂澜,从而自然地转入了抒发感慨的第三叠。唐代杜牧之有《南陵道中》绝句:“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写“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文心雕龙·物色》)的感情变化,与此词同一机杼,可以互相印证。

第三叠由景入情,过片“到此因念”,一语拍转。“此”字直承二叠末的写景,“念”字引出本叠的离愁别恨。“绣阁轻抛”,后悔当初轻率离家;“浪萍难驻”,慨叹今日浪迹他乡。将离家称为“抛”,更在“抛”前着一“轻”字,后悔之意溢于言表;自比浮萍,又在“萍”前安一“浪”字,对于眼下行踪不定的生活,不满之情见于字间。最使词人感到凄楚的,还不在于过去的“绣阁轻抛”与当前的“浪萍难驻”,而是后会难期。“叹后约”四句,便是从不同的角度抒写难以与亲人团聚的感慨。“叹后约”句从妻子方面想入:当年别离时分,妻子殷勤丁宁,约定归期,如今难以兑现。“惨离怀”二句从自身想入:上句着眼于时间,时至岁暮,但还不能回家,因而只能空自遗憾;下句着眼于空间,自己离妻子寄身的京城汴梁,路途遥远,不易到达,只得“凝泪眼”而长望。结语“断鸿”句,重又由情回到景上,将感慨寄托于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词人望神京而不见,映入眼帘的,唯有空阔长天,苍茫暮色;听到的,只是离群的孤雁渐去渐远的叫声。这一景色,境界浑涵,所显示的氛围,与词人的感情十分合拍,而且还有着明显的象征性:日暮愁中的词人,不正像融入苍茫暮色的孤雁那样孤单而又凄然吗?末一句虽然与前两叠都作景语,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前两叠,景中有情,着重表现的是赏心悦目的自然美色;“断鸿”句所写,则是情中之景,着重表现的是寄寓在景物中的主观感受。因而,前两叠足可供人赏心悦目,而读到末句,却不免会令人感到惨然了。

统观全篇,前两叠写景,感情悠游不迫,笔调舒徐从容,手法也有所变化,由叙述转为描绘;描叙内容也在递变,从自然现象转到社会人事:显得层次分明,铺排有序,足以见出柳词擅长铺叙的艺术特色。末叠抒情,感情汪洋恣肆,一发难收,笔调也变得急促起来:以“绣阁轻抛,浪萍难驻”的短促对句,抒写了悔当初、恨现在的感情;接着的几句,围绕着别易会难这一中心,作多角度的反复抒写;音韵上,从“叹后约”句开始,用韵转密,如促节繁弦,正好适应了哽咽语塞、一吐为快的抒情需要。前两叠的写景,为末叠的抒情铺垫;前两叠的徐缓,为末叠的急骤蓄势。一篇之中,两种色调,两副笔墨,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成功地写出了从漫不经心到触目惊心的感情飞跃,自然而深入地表现了羁旅行役生涯的感情痛苦,在“铺叙委宛”(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之中,又给人以一种“细密而妥溜”(《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的新鲜印象。

(陈志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