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更漏子 韦庄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更漏子

韦庄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这是一首写思妇怀人的词。小词要篇幅小而变化多,语言平淡而意味深长;要在艳语中有雅致,浅语中有含蓄,才能在较深的情感层次中引起读者的共鸣。韦庄这首词正是淡而艳、浅而深,有如庭院一角,略加点缀,便生佳致,使人流连忘返,叹赏不置。词的上片写景,在景中烘托出思妇的孤独、寂寞和哀怨,此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下片主要写情,在情的后面,又衬托着与思妇感情色彩相一致的景物,使思妇的万种离愁、一腔哀怨,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王船山所谓“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也”。上、下两片,殊途同归,两相拍合,于是隐然有一含情脉脉之思妇,浮现在人们的心头眼底。

词的开始,词人就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给这位思妇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一个寂寞的环境,在“钟鼓”之后着一“寒”字,而冷清之意全见;在“楼阁”之后缀一“暝”字,而昏暗之色如绘。加上那轮淡淡的冷月,照在井边的老桐树上。多情的思妇独立小庭,无语凝思。这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觉来写客观的景物。深深的院落关得紧紧的,小小的庭除显得空荡荡的,她伫立闲阶,逐渐看到露儿滴了,红色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气悄悄地落了下来,从而把自己的寂寞生活跟落花的飘零命运联系起来,怎么能不“一寸愁肠千万结”呢?这是从女主人公的感觉来写客观景物的。客观景物都带有思妇主观的感情色彩,即景即情,亦人亦物,不知何者为人,何者为物,何者为景,何者为情,浑然一体,妙合无垠,使读者从中得到很好的审美享受。这个意境,跟李白《菩萨蛮》的“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极其相似,不过李词在画面上出现了那个“玉阶空伫立”的、被失望和痛苦折磨了一整天的思妇,而韦词则让那个脉脉含情的思妇隐藏在画面之外;李词用速写的方法,突出了思妇的玉容寂寞,韦词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读来均觉韵味无穷。真可谓异曲同工,各极其妙。

下片是从时间的推移上,继续用景语来烘托思妇的愁绪。露重雾稀,杨柳低垂,已是黎明的景象,而那个思妇仍然背着灯儿,守着窗儿,渴望着她的心上人。这“灯背水窗高阁”,恰到好处地表现思妇幽居独处而产生的孤独黯伤的心理。不少词人都用“背”字来有效地表现这种感情。温庭筠《更漏子》的“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韦庄《浣溪沙》的“孤灯照壁背红纱”,都是用“背”来表现这种无可奈何的心理的。“闲倚户”三句,“倚户”为了“待郎”,泪下“沾衣”,是因“郎不归”。“闲”是无事可做,但这里的“闲”又不是无事可做,“倚户待郎”便是极要紧的事,不过表面看上去似乎确是无事可做。黄山谷有句云:“身闲心苦一舂鉏。”(《池口风雨留三日》)写所见水鹭伫立待鱼,貌似闲暇,其实心中有所欲焉,可以作为这“闲”字的最好注脚。“暗沾衣”的“暗”,乃是所望不遂,悲从中来,泪下沾衣而不自知。可谓无一字不加意着力。如果说“钟鼓寒”三句,是“月上柳梢头”的薄暮,那么“深院闭”三句,就是“灯火已三更”的深夜,而“烟柳重”三句,则是“曙色东方才动”的黎明了。从时间的推移上,表明思妇凝望之久,痴情之重,在满怀希望的期待中,逐步走向失望的过程。“待郎郎不归”是作者点睛之笔,又是思妇伤心之语。执此句以回读上文,更感觉其中步步置景设色之妙。用疏钟、淡月、坠露、昏灯等景物,造成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又用舒缓、低沉、呜咽、断续的旋律,加深思妇的无可奈何的愁思。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愁苦的字眼,骨子里却充满着哀怨的感情。

(羊春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