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长相思 袁正真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长相思

袁正真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图画中。 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

这首词出自《宋旧宫人诗词》。《长相思》本是唐教坊曲名,后为词调,前后片的开头二句多用叠韵。因而聪明的作者就巧妙地利用现存的两座山峰的名字领起,通俗、简洁,而又自然地将词引入特定的环境之中。这对峙的双峰,其景色又是如何呢?所以一开篇也就将读者引入词中。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旧往还,芒鞋踏遍两山间”。古往今来多少游人墨客为之登临观赏、吟诗作画:唐代白居易说“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寄韬光禅师》);宋代刘过说“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沁园春》);明代莫璠说“南北双峰云气绕,玉削芙蓉,迥出青天表”(《蝶恋花·两峰插云》)。从历代诗人的描绘中不难发现,是烟笼雾绕,云掩双峰,更增添了它的美,它的诗情画意。这首词中的“南北高峰云淡浓”,也正是要言不烦地抓住其美的特征,而且词简意丰,表现力绝不在他作之下,试想那云的飘浮聚散,色的轻重厚薄,景的幻化多姿,不都蕴含在“淡浓”二字之中吗!况且又是双峰皆然,真使人目不暇接,难以尽言,所以接着补上一句——“湖山图画中”。这,一面总括山水如画,极言其美,收束上片;一面又以“山”连及“湖”,再以“湖”字暗逗下片,承转之妙,绝不费力。“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钟禧《和友人招游西湖》)由湖水而芙蓉,便自然地推出了姑娘们“采芙蓉,赏芙蓉”的镜头,于是人们就可以听到“登画舸,泛清波,采莲时唱采莲歌”(李珣《南乡子》);还可以看到“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等等极富戏剧性的情景。如此,再回过头去体味一下,此词写至“采芙蓉,赏芙蓉”,那场景、气氛、意境便顿时大变了,在我们眼前展现的就不只是山的美,水的美,更有花的美,人的美,歌的美,情的美,青春的美,生活的美。当然,好的作品总还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显现其独特的主题和美的个性。要把握这一点,我们还得往下读——“小小红船西复东”。读来平平,细嚼有味。表面上看,它是对“采”与“赏”的描述,而当人们再一读到“相思无路通”,便翻然醒悟,原来“西”也好,“东”也好,似“采”非采也,似“赏”非赏也,意在寻其所思,觅其所爱。“相思”是苦,东寻西觅,“无路”可“通”,思而不得,更是苦之又苦的“长相思”了!再把这种暗相思无处说的情境,放在湖山画图的美景之中,放在姑娘们“采芙蓉,赏芙蓉”的乐事之中,那就令人倍感伤怀,幽恨难堪了!“相思无路通”,显然是受了“波淡淡,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陈金凤《乐游曲》),以及《小长干曲》中“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等诗句的影响而写成的。

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这首词的题材、风调,乃至语言,都很像一首描写男女相思的情词。不过,这只是作者借用的一种形式,其深意,其妙处另有所在;而要进行这深一层的发掘,自然还须了解一下袁正真的身世,和她写作此词的背景。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入临安,随后元军便将南宋帝后大臣遣往大都(今北京),袁正真等宫女,还有琴师、诗人汪元量也都随行北去。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因汪元量三次上书,而赐准其为道士并返回江南。至元二十五年(1288),汪元量辞别大都,宋旧宫人曾为之饯行、赠诗,袁正真的这首词也是为汪元量南归而作的,因此,有的本子词题就为——《水云(元量之号)归吴寄声长相思》,并且在这个题下,还收有宋旧宫人章丽真的一首(见孔凡礼辑校《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了解了这些,便不难透过其形式把握它的真正的含义了。

“塞北江南千万里,别君容易见君难,何处是长安?”(陶明淑《望江南》)对于这些本来就是身困幽燕、心思南国的宋旧宫人来说,汪元量的南归,除了撩起彼此的离愁别恨之外,当然更多的是激起了心中郁积已久的故土之恋,怀旧之情,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何日是归年”?答案在哪儿?希望在哪儿?“相思无路通”,言简意深,概括了这些问题,也回答了这些问题。“相思”二字就道出了作者(包括其他身不由己的宋旧宫人),对湖山如画的旧都临安、对采莲赏莲的南国风光的无限眷恋和神往。然而十多年来左思右想、“东寻西觅”,哪有归路!“无路通”三个字,便唱出了她们绝望的心声。前以诗情画意状“相思”之“对象”,后以无望之词写“相思”之结果,相反相成,声情悲切。而这深层的内涵,对于也曾是“日夜思家归不得”的汪元量来说,不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定会唤起深深的同情和强烈的共鸣。可以想见,此词一出,彼此黯然掩泣之情景,那就像宋旧宫人周容淑所说的:“断肠人听断肠声,肠断泪如倾。”(《望江南》)

“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于“难”处见工夫,正是这首小词的不凡之处。它不仅起得自然,结得更为高明。你看它写景写事,缓缓道来,辗转作势,直至终点,方以双关妙语,亮出心曲。于是读者才明白词的本意,词的主旨,词人的故土之思,家国之恨,绝望之苦,全都凝聚在尾句,真是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情至文生,豁然开朗,其才情笔力,于此可见。此外,句句押韵,平韵到底,节短韵长;层层重叠,音调回环,语气联属;善用比喻,巧于言情,跌宕委婉,低回不尽,颇有一点乐府民歌的神采风貌。当然,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提法,也可以说乐府民歌对于宋词(特别是小令)的创作,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赵其钧)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