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喜迁莺(晓行) 刘一止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喜迁莺

刘一止

晓行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着。这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 ① 悄:犹浑也,直也。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 ② 一成:意犹“渐渐”,宋词屡见,最早者如苏轼《洞仙歌·咏柳》:“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这首题名“晓行”的词,是作者在拂晓上路时怀念他的妻子而写的。“带霜”、“冲寒”,可见时令已到冬季。

词的起句说角声催来天晓。一开头就将时间点明,也由于角声将旅人唤醒踏上征程,引起以下画面的展开。“宿鸟”二句更把时间界限进一步点明:树上巢中的鸟不到天明是不会聒噪的,虽有响亮的号角声飘来,却未惊醒它们,可见天色还未大亮。但雄鸡在黎明前是定要啼鸣的,“鸡先觉”,又说明天快亮了。起句和以上两句是写在驿舍室内听觉所起的反应。接着三句:一眼望去是连绵而曲折的村落,一个“烟”字,说明晨雾未消;行人已起,马在嘶叫。透过长林,残月隐约可见。这都是离开住地出门后的所见所闻。以下“泪痕”两句,说明作者在驿舍中因伤感而流过泪,并且曾饮酒御寒。这两句以自己身躯上的感受反映出天候寒冷。一个“霜”字点明是清晨的行动,紧扣词题。以上七句,用白描手法,写出晓行所见所闻和身体的感受,真实动人。清人许昂霄曰:“‘宿鸟’以下七句,字字真切,觉晓行情景宛在目前。”(《词综偶评》)前结三句,“倦客”表明他曾久客外地,他的《洞仙歌》词也有“客里经春又三年”之叹,对行旅生活已感到厌倦;“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解云:“禁,愿乐之辞。刘一止《喜迁莺》词‘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言倦客不愿意再奔走风尘京洛也。”刘一止是浙江湖州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但未得一官,直到高宗绍兴初年召试,才得授秘书省校书郎。此次夜宿晓行,再去京都,当是为了应诏赴官,但又深觉京尘可厌,实不愿重履浊地。不愿去而仍不得不离乡背井,奔波不已,其情绪之恶劣可知。这一点从上面“泪痕”二字也可以看出。

词的下片转入怀人,也给作者为什么在驿舍流泪作了答案。换头三句,道出他和妻子分别后的复杂心情,可是孤鸿是难觅的,找谁人去传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呢?作者写到这里,思潮起伏,眼前又出现家中的情景:“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与“岁寒飘泊”成反比。“争念”即“怎念”,此三句即柳永《倾杯》:“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怨意显然,于是接入下句“怨月恨花烦恼”。花好月圆则无恨,抛家傍路自生怨。因久别而怨及月与花,似乎无理,亦自有因。但是,词意却不止于此。作者说:这种烦恼,“不是不曾经着”。是的,作为“倦客”, “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奈泛泛旅途,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柳永《定风波》)事同则理同,理同即心同。如此之类的羁旅情怀,一从习惯后,经过时间的推移,也可望渐渐消减,作者正是这样估计的。岂知结句突然翻转,道“新来还恶”! “恶”字连上“情味”言,也就是姜夔《凄凉犯》的“情怀正恶”,即情绪不好。末四字是尽包上文许多事与情而生的一种感应,作的一个总结,岂只是为了离家别妻一点而已。

整个下片从怀人而带出的思潮起伏,的确是作者“心事万重”的具体刻画。写心理活动细致入微,层次分明,感情真挚。

此词上片写晓行景色,下片写怀人,乍看起来似乎连系不紧。但细读全篇,就可知道下片的怀人是由上片晓行引起的,没有晓行的感触,就不致产生下片怀人的思绪。所以上片是因,下片是果,两者结合得非常紧密。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兼胜的佳作。陈振孙说他“尝为晓行词盛传于京师,号‘刘晓行’”(《直斋书录解题》卷廿一)。可见当时人对这首词的赞赏。

(吴丈蜀)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 23: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