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眼儿媚 洪咨夔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眼儿媚

洪咨夔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今属浙江临安)人,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理宗端平三年(1236)卒,有《平斋词》,传见《宋史》卷四百六。他早年佐丘寿隽守扬州,对付准备来犯的金人,表现有相当胆略;知龙州(治所在今四川江油),也有政绩。史弥远拥立理宗,逼死改封济王的废太子竑,操纵朝政。他上疏理宗,揭发“济王之死,非陛下本心”。弥远大怒,掷其疏于地。咨夔的抗直敢言,于此可见。弥远死,理宗亲政,他颇受知遇,时进荩言,累官至刑部尚书,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为一朝名臣。

咨夔的词,慷慨疏畅,颇见其人性格。但可惜应酬和答的作品占多数,不能尽窥其能事。他有两首抒情小词:一是这首《眼儿媚》,一是《卜算子》(簸弄柳梢春),写的是“闺情”,较别致。这首《眼儿媚》,入选于宋周密所编的《绝妙好词》中,流传较广。

词写一个闺中妇女期待归人的感情。她所期待的人,似乎已离别经年;归期已定,但天晚了,人还没有回来。上片起二句:“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借写景,透露这个闺人的住地,靠近沙边渡口的村庄;又从芳草重绿,透露她和意中人的离别,也已是“去年”之事了。景写得美,而对事的“点破”却很不着迹,真是草色有“痕”而人事无“痕”。接下去三句:“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又突出春天的两种景象,借以写情。这二句与唐韦应物《春中忆元二》诗“游丝正高下,啼鸟还断续”,景物有点相近,但内容与风调绝不相同。这里的“流莺”句写的是显眼之景,“游丝”句则写到细处。两句对偶匀称,又从“显”、“微”的不同角度,代表了、包举了整个春光。春光如此美好,人见之却有“无限销魂”。这“销魂”是被春光陶醉呢?还是别有怀抱呢?词中没有明白说出,颇见手法的含蓄。

下片起二句:“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才露出这个闺人的身份。她住在“绮窗”佳屋之中,能用“金鸭”炉烧“水沉”香,生活华贵,显然不是村妇;居近水村,心境安静单纯,也不似青楼妓女。看来颇像作者自己家中的“闺人”。作者故乡於潜,正是江南水乡之地;他和“闺人”离别,替她设想并描写她思念、期待自己的心情,那也是很可能的。同时,又暗暗点出上片的“销魂”的内容:不是陶醉于春光,而是抱着怀人的幽思。词的暗脉逶迤,到了这里,才开始显露,使人了解它的事旨所在。这种显露,仍然力求冲淡痕迹。结尾三句,又借写景,烘托人物形象,浓化人物心情,是事旨明显后的加意渲染,也是回揽词的整体的传神笔墨,写得高妙而又自然。试想配得上在“海棠影下”,影影绰绰,并立而互添其美的,当然是美丽的佳人了;在花下,在“子规声里”而“立尽黄昏”的佳人,又当然是情深可爱的了。写花影、写鸟声,都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可爱的内外形象。《眼儿媚》词结尾三句,有不用对偶的,但以用对偶的为常。阮阅的“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是末二句对;曾觌的“十分得意,一场轻梦,淡淡阑干”,是起二句对;朱淑真的“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是三句都对。咨夔这首词,是起二句对,它不像朱词三句对那样丰满生动,那样接近贺铸《青玉案》词的精彩笔法;但从全词比较,洪词写得比朱词更为含蓄,不因结尾三句不及而失色。

这首词的格调婉约秀丽,在洪词中是比较别致的,它正好表现作者这个被许为“鲠亮忠悫”的名臣的感情世界也有悱恻缠绵的一面,表现刚强之性与深挚之情往往是统一于同一人物身上的。

(陈祥耀)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