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眼儿媚 无名氏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

上片以江边送别所见的景物烘托别离时的愁绪。饯行的酒席大约是设在江畔,只见江上芦苇都已开满了白花,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那无可奈何地随风晃动的姿态,萧萧瑟瑟的凄切的声响,好像是有意做弄出许多忧愁的模样,给已经愁肠百结的离人平添了许多愁思。抬眼望去,所见景物无不触目伤情。那西沉的太阳,恹恹地在落下去,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那从天际飞来的两行新雁,愈飞愈远,飞往南方的老家去了;眼前停靠着的这一条船,你就要载着我的朋友(也许是郎君、心上人)别我而去了。

下片进一步分写别前、别时特别是别后的心理活动。我们之间的别离一直是我担心的事情,我常常怕你离我先去。眼下,别离无情地来临了,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只有拼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烦忧。今天晚上,我的眼前还是一个活泼泼的你;到了明天,你的模样就只能活在我的心里;到了后天啊,想你、念你而又看不见你、喊不应你,我只能紧蹙双眉,忍受无休止的离愁的煎熬了,这怎能不教人心酸肠断呢!

这首词没有采用夸张的手法,基本上用白描,只四十八个字,便将别离的愁绪倾诉得相当充分,很有感染力。透过悲切凄清的愁绪,可以感受到送别人与远行者之间深挚的感情。围绕一个“愁”字,词人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写了别时、别前、别后三个不同时间的情绪。如果说,上片写别时之愁,是从空间落墨、用景物描写,那么下片写别前与别后之愁,则从时间着笔、用心理刻画。别前的“愁”是通过无限连续的“怕”(怕分别)来表现的,而这种心理体验,要靠“醉”这种剧烈的刺激来摆脱。至于别后之愁,则全用神态与心理相结合的写法。愁绪的表现从“眼底”而至“心上”而至“眉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强烈。如果说上片的景物描写采取了“近—远—近”的方法,那么这里的心理刻画是用了“外—内—外”的方法,手法变化而不落窠臼,足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这首《眼儿媚》,数量词和时间词的运用很有特色。“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数量准确,对仗工整(词律并不要求这三句对仗,下片末三句亦然),这使我们自然地联想起苏轼的名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水龙吟》)还有“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三句,显然是化用了范仲淹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御街行》)和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的词意。但用“今、明、后”写时间的推移,配以“宵、朝、日”三字,则又有了夜晚、早晨、白天的变化,显示了作者化用前人成句而颇有创新的精神。

按:此词作者《阳春白雪》卷三作贺铸;《古今别肠词选》卷二作明人钟惺;《全宋词》据《于湖先生长短句》作张孝祥,文字有出入。今据《词综》卷二十四作无名氏作品,文字亦从之。

(程中原)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