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相见欢 朱敦儒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在南渡初期,曾做过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等官,他忧虑国家前途,怀念中原故土。这首《相见欢》,即是他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感情激越,炽热动人。

上片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李白曾在这里写下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抒发的是对南齐诗人谢朓的怀念。朱敦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

第二句“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宋玉《九辩》的开头就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应当说,他是悲秋诗人之祖了。朱敦儒这句词的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

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为什么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镜头呢?他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和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的诗意相近。

下片抒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事。“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最后一个长句,紧接上面三句的词意而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作者在另一首表达同样思想的《采桑子·彭浪矶》词中写道:“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这种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太直,没有这句含蓄、有意境、更感人。人在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受了,但词人又幻想请托“悲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的占领区。风本来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不难看出,这两句是词人强烈的爱国思想和亡国之痛发展到最高潮而产生的警句,词作到此戛然而止,但词人的情意却悠然不尽。

(陆永品)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3:13:07